梁紅玉意料之外的有趣
文︰聞一浩 | 上載日期︰2008年11月24日 | 文章類別︰藝術節即時評論

 

節目︰梁紅玉 »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新視野藝術節
演出單位︰李六乙新戲劇 »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日期︰15 - 16/10/2008
城市︰香港 »
藝術節︰新視野藝術節2008 »
藝術類別︰戲曲 »

《暴風雨》叫人失望而回,反而沒抱什麼期望的《梁紅玉》,卻帶來驚喜,覺得為戲曲尋找現代舞台,也的確有新路。

 

我是那些看書有時會忍不住先偷看結局的人。因此,只看李六乙巾幗三部曲的終曲《梁紅玉》,沒覺得有何不妥。聽過太多關於這系列正正反反的意見,來到了終篇,本來沒什麼期望。結果,卻是意料之外的有趣。

 

李六乙的巾幗三部曲在形式上實驗戲曲,其實是將戲曲程式放到現代舞台上──起碼《梁紅玉》給我的印象如此。演出表面說梁紅玉,實際卻是:通過幾個遊魂野鬼連夜前來找戰後卸甲回鄉,卻鬱鬱不歡的梁紅玉,博紅顏一笑以祈求魂歸有處的故事,展現小花臉(丑角)這行當。

 

舞台依然是簡約的,只有一個浴缸兩張椅,也是貫串三部曲的意象。一開始,反串媽媽的李笑非叫人眼前一亮,那種從容不迫的氣度,即使這反串從來形神都不似,但觀眾卻能投入這些「女角」,被她們牽引進劇情。梁紅玉被多番舖排下出場,卻是平淡如水,英子的演繹,似乎未能將梁紅玉內心的鬱結,無法排遣的傷感,有效地傳遞給觀眾,幸好張三李四及王五出場了。

 

李六乙藉著這三只亡魂施盡渾身解數以解紅顏惆悵,將中國戲曲多個劇種:崑曲、京劇、川劇、越劇等唱腔,共冶一爐,甚至連外國電影的主題曲,也融於其中,當觀眾驀然發現樂音出處時,又不得不承認,那聽起來是相當自然。

 

當然,這樣的效果,得力於三個出色的丑角演員,他們實在是「活」的,將丑角那種幽默風趣的行當特色,生龍活虎地演繹出來,觀看當夜不乏票友,掌聲不絕,這也是所謂實驗戲曲舞台不常有的事。

 

李六乙將不同的戲曲唱腔程式拼貼在《梁紅玉》內,由於是丑戲的關係,這些的拼貼看來順理成章,也叫人覺得戲曲在現代舞台發展的可能。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劇場旅人,看舞寫舞,舞蹈文章散見報章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