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川四夢的大合唱
文︰Enoch | 上載日期︰2008年6月4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主辦︰進念‧二十面體
演出單位︰進念‧二十面體 »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日期︰24 - 27/4/2008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進念改編「臨川四夢」,說湯顯祖晚年要找他的墓田,似乎要為自己來個蓋棺定論。過程中,湯顯祖回顧自己一生最重要的四部作品︰「臨川四夢」,彷彿如導遊一般,把觀眾引到四個劇中。每折戲後,總有個角色出來與老年湯顯祖一唱一和,把那劇的意義點出來。四夢圍繞的,就是「俠」、「情」、「佛」、「道」。《紫釵記》中的黃衫客與湯顯祖對唱以俠義救情;《牡丹亭》的演員商小玲與湯顯祖唱出「春」與「情」這二字;《南柯夢》問佛學於達觀;《邯鄲夢》的呂洞賓點化盧生同時也點化年老的湯顯祖。在最後一幕,四夢的角色都跑出來,一前一後的頌唱出湯顯祖的墓田。湯顯祖的墓田在甚麼地方?在「臨川四夢」。

 

四個角色,四種聲音,應該是多聲道的眾聲喧嘩,但聽來卻是單聲道。究竟墓田在「臨川四夢」是甚麼意呢?是湯顯祖在四夢中找到安身之所?還是以他文學成就蓋他的棺呢?角色的大合唱彷彿是給湯顯祖一個完滿的結局。但細聽之下,你又發現四夢彼此抗衡,其實不成其大合唱的。

 

若簡單把四夢劃分,前二夢是談入世,後二夢是談出世。究竟湯顯祖為甚麼由入世的「情」後來轉致出世的「佛」和「道」呢?各個論者自然有不同的看法,若直線一點看,可以說他因為在中年後看破了「情」這字,加上與達觀交往的影響,故他慢慢萌生出世的意想。不過若看看湯顯祖的生平,就發覺事情沒有這麼簡單。達觀一直以來都想渡他成佛,他一邊是接受,一邊卻又抗拒著,直到他死時,他還沒有全然的傾向出世。有趣的是,劇中臨完結前安排呂洞賓點化湯顯祖,點出他其實是眷戀著人世的,好像若他仕途順利,他就不會思考出世,不會創作《南柯夢》和《邯鄲夢》。經點化後,湯顯祖突然了然大悟,就跟著角色唱出他的墓田所在。

 

在我看來,湯顯祖的四夢並不是直線發展,到《邯鄲夢》就有個完滿的結局。湯顯祖在前二夢說「情」,情這一字,可以叫人出死可以叫人入生。他把杜麗娘從墳中拉回來,也給她和柳夢梅大團圓結局。不過,人生並不會永遠團圓的。設若愛人死了呢?那柳夢梅可以怎樣呢?後二夢就是要處理這問題。他從傳統中,找到佛和道這兩套想法,可以面對人生的不完滿。可是湯顯祖似乎對這兩個出路都感到不滿意,特別是在《邯鄲夢》中,盧生最後得道成仙,就問仙人在仙界有甚麼可幹,仙人就說掃地;盧生就打趣問,難道我生生世世不停的掃地,就可以「快活過神仙」嗎?

 

改編「臨川四夢」,讓湯顯祖與角色對話,本來可以充滿對話性,可以把本來封閉的世界打開,讓觀眾思考四夢之間的張力;現在,我們似乎只聽到一種聲音。本來湯顯祖在出世入世之間掙扎徘徊;現在入世已經成為過去,出世才是他真正的歸宿。進念把湯顯祖拉進劇中,他只成了介紹自己劇目的過客,沒有真真正正與角色、與自己的劇對話。其實這種把湯顯祖拉入劇中的改編,在清代已經有了。清代蔣士銓改編「臨川四夢」,寫成了《臨川夢》,融入湯顯祖的生平,加入《牡丹亭》的讀者俞二娘,並在最後讓作者、角色和讀者互相對話。雖然這劇最後還是以天王和神仙出來完場,但蔣士銓有意讓作者、角色和讀者互相對話已看出他的突破。

這回進念改編「臨川四夢」,雖看到他們推廣崑曲的誠意,卻沒有製造出更多空間讓觀眾與湯顯祖和他的劇對話。單單把湯顯祖歸結到「臨川四夢」這四字,似乎忽略了劇與劇之間的內在對話,也忽略了劇作家作為個人對生命思考的複雜面。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En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