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好愛道出兩性困局
文︰陳慧兒 | 上載日期︰2008年9月5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節目︰我不好愛 »
主辦︰風車草劇團、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演出單位︰風車草劇團 »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日期︰17 - 20/7/2008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風車草劇團的《我不好愛》,改編自Christopher Hampton 的原著劇本Treats。但場刊只寫道,原著編劇是Christopher Hampton,而翻譯是梁祖堯及Lewis Chan,沒說明是「改編」,這其實是不太準確的,因為Treats的原著跟《我不好愛》的故事時代、背景及編劇所表達的主旨,全都不盡相同。

 

如場刊介紹:故事講述一對剛拍拖三個月的情侶 Ann(彭秀慧飾)與 Patrick(湯駿業飾),正在家中享受二人世界的時候,突然聽到廚房傳來一聲巨響;原來是 Ann 的前度男友 Dave(梁祖堯飾)破窗入屋。Dave不單發現 Ann 已經換掉所有門窗的鎖;甚至不知道在什麼時候,自己已經成為「前度男友」,這跟原著的情節基本上相同。

 

《我》劇的優點,是呈現出原著的精粹,即演員之間的對白頗為密集,角色之間的對話非常直接,也頗為到肉(例如:經常質問對方為甚麼如此、那麼或澄清對方的意圖);而Dave 及Ann二人的關係角力也甚為吸引,加上Patrick這個好好先生夾在二人中間,形成微妙的三角關係,整齣戲頗能牽動觀眾。

 

梁祖堯飾的Dave,性格不覊而且腦筋轉得非常快,梁祖堯一向擅演這類型角色,可謂開正其戲路,演來恰到好處。彭秀慧飾的Ann,是一位漂亮而感性的女郎,演來一貫的投入自然。湯駿業飾的Patrick,外表斯文友善,演活了角色的優柔寡斷及好好先生形象。三位演員非常稱職,演來甚有默契。全劇整體上感覺流暢,梁祖堯身兼演員及導演絕不容易,有此成績,值得一讚。

 

有關原著,原作者Christopher於1974年4月開始創作Treats,直到1976年初才搬上舞台,劇本旨在表現女性受困於種種局限性、被降級而且不理想的關係當中。至風車草劇團今次的改編方面,根據場刊的介紹,是想表達「愛情面前,人人虛偽」。

 

觀乎現代女性在香港地位高漲,Treats的原主旨顯然意義不太。編劇梁祖堯及Lewis Chan把故事的年代及背景搬到現代的香港,表達「愛情面前,人人虛偽」,這是一個有趣的詮釋。當中例如原著講述Ann 原本答應與Dave上床但突然遭他拒絕並打了她一巴,Dave 說自己改變主意;Ann問Dave是否早已計劃如此做,Dave只答謂從不計劃,只是憑睿智堵塞缺口,並叫她有決定時便致電給他。以Dave的不覊性格,筆者偏向相信他真的是沒有計劃過,只是見機令Ann處於下風,並不算虛偽。

 

當晚,Ann獨自看電視,原著寫的舞台指示是 「The actress should choose whichever channel seems most dramatically appropriate」。 這個dramatically appropriate不易詮譯,但編劇就為Ann 選定了「鐵達尼號」電影片段,這就是顯明在編劇筆下,Ann 是想尋求真愛的。後來她真的致電給Dave與他復合(即使Dave以往對她極差甚至令她不敢發表自己意見,也不知道他以後會否為她改變)。至於Patrick,與Ann分手去又回去找她(自己卻是有居處可住,沒必要再回頭),甚至因而割傷手,慘被Ann以粗言痛駡也捨不得走,顯然對Ann是真心的。

 

筆者認為,劇出的三個人物對愛情是頗真的,不太覺得有明顯的虛偽。反而劇中三人(尤其是Dave and Ann)的關係上,顯示出人們在兩性關係中,往往即使被對方折磨,終日吵鬧,但仍對對方戀戀不捨,大有「一個願打,一個願捱」的況味;這其實和原著中「被困於種種局限性、被降級而且不理想的關係當中」的主題不謀而合,只不過被困的可能不只是女性而已。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香港戲劇協會個人會員及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永久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