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林奕華的戲,還得閱讀。閱讀,需要細味、咀嚼,然後沉澱。林奕華喜歡閱讀社會,閱讀社會裡的人們,而他對社會現象的體會,經劇場處理後,大概就是一種展示閱讀社會新角度的一種劇場,分享著如何生活或如何更了解我們身處的狀況。
《水滸傳》呈現的,是籠牢般的意識形態,如何困鎖著我們每一個人。從試鏡開始,就清楚地展示了每一個人都在扮演的主題,這個扮演的前切是重要的,因為往後整個演出裡關於對男人的假設,都在解構扮演「男人」是怎麼一回事。「男人」是一個角色,有著一些特定的象徵與符號,縱然一樣米養百樣人,父母卻大多只想餵養一款兒子,老闆都只想給米飯予一款的員工,女人都只想吃一款男人所賺回來的米糧。碰巧地,這類「男人」都有同樣的特徵──得被稱為「大哥」,或有「大哥」的風範或潛能;女人可能會跟「小弟」偷情,但最初還是先挑「大哥」,即便開始時選了「小弟」,也是因為看上他朝一日「小弟」會變「大哥」。大、小、高、低、長、短成了比較的關鍵,比較造就權力的差異,繼而產生許多的矛盾與張力。
戲中的各場情景利用了不同的表演手法,有電影藍屏效果,有浮誇的歌舞,有方法演技,有光影對襯……這些看似胡扯又不統一的風格,闡述了我們所有既定模式的出處──媒體,電影、電視、藝術文化,還有現在流行的「爛笑話」、文藝小說裡的台詞俚語、熱門娛樂抄作……每天我們的角色都在變,因為媒體作為導演也天天改變要求,那到底,怎樣才算一個人呢?
《水滸傳》於2006年12月於台北首演,回到香港,已經是一年多後的事,而且還是這次亞洲巡演的第四站,香港,實在落後了太多吧?!我看《水滸傳》是林奕華近年作品最成熟、整潔與清晰的作品,台灣的幕後班底功不可沒,讓林可以把其視野以一個極有條理的路軌舖陳,戲末一場「創世紀」的改寫,加上眾演員的爬行,配合錄像的銀河,俐落地讓我們看到,要走出這個籠牢,大概還得靠我們重新再來,換一個新的眼睛去看世界。
(原載於2008年4月11日《星島日報‧演藝評台》)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