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晚欣賞了香港管弦樂團一場名為《Mozart in the City - The Two Concertmasters》的音樂會。全場都由港樂的團長夏定忠擔任指揮。
節目開場選奏了史特拉汶斯基的《D大調弦樂協奏曲》,在演繹的表現上令人有點失望。主要的問題是,樂團在處理作曲家的特殊機靈跳脫的風格方面並未能融匯貫通,而這個問題在頭、尾兩個樂章中都存在。史氏的中小型作品在弦樂方面大都不在強調力度的玩意,而是怎樣巧妙地運用弓子的變化來達至色彩上的趣味。小提琴組在演奏開始前還沒有完全調好音準就拉奏(下半場也有相同情況),整個樂團的步幅也不大齊整,而大家理解史氏的短句子、短音方面也未能掌握到那些獨特的韻味,所以令演出大打折扣。雖然第三樂章頗為精采,可是那些並不像史氏的語言。
而接著演奏的莫扎特《長笛協奏曲》則令人眼前一亮、拍案叫好。樂團在夏定忠的指揮下,充分表現出對莫扎特作品的了解。最重要的是,擔任獨奏的港樂長笛首席史德琳,她的風格瑰麗非常,呼吸的強弱控制與樂曲句子幾乎可以融為一體,音色很圓潤但整體的表現就頗為低調。這一切,都叫人相信她的演繹能夠媲美世界級的長笛演奏家。而在這些表面的優點底下,真正令人動容的,卻是她能夠在三個樂章中,貫徹始終地付出內心的感情去表達樂曲的神髓,第二樂章尤甚。港樂在「輔助」這位同事方面,雙方在風格上都相當合拍,誰也搶不了誰的光,是一個低調但靈氣逼人的演繹。
下半場有陳慶恩的新作《月靈》,並由香港中樂團團長黃安源及兒子黃晨達一起擔任胡琴獨奏。整首作品給人一個很神秘的感覺,黃安源的演奏較為秀氣、而黃晨達則較為幽怨。
最後的莫扎特《林茲交響曲》,在演繹上似乎過於粗獷了,尤其是最後兩個樂章,大家也是愈奏愈興奮。到了第四樂章後半段團員們「自動」地冷靜至合乎風格的情緒,可是夏定忠大概是發現了,反而繼續努力地提高士氣。殊不知道這個熱情奔放的演繹,在上座率甚高的音樂廳裡,音響效果也已達至了貝多芬作品的水平呢!
(原載於2008年5月2日《星島日報‧演藝評台》)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