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連繫》的人物眾多,而且互相關連,可以說是千絲萬縷。其中主線是小J為救身患惡疾、意志力又偏偏薄弱的妹妹小君,刻意到電台工作,希望能夠說服編導子俊將廣播劇「美麗連繫」改成一個大團圓結局,以鼓勵妹妹。故事除了此三人外,尚有一眾角色,他們互不相識但偏偏互相影響:子俊的同性戀人醫生John剛巧是小君的主診醫生;子俊的鄰居Iven為自閉症青年,自以為可以跟外星人連繫,而他拉的大提琴琴音,正是子俊失眠時隱約聽到的聲音;小君的小男友,亦曾是Iven午夜誤以為看到的外星人;老差骨因槍傷偷渡客,令對方成為植物人,內疚地天天探望而且跟他說話;而對低音特別敏感的John,郤因此誤會自己患聽,以為自己正走上母親精神分裂的路。
編劇張達明的創作動機是美麗的,他深信每一個人也互相連繫互相影響,當中不乏令人動容的情節。然而這樣刻意經營的人物網絡稍嫌複雜甚至過火,如子俊的同性戀人John,竟原是子俊的姐夫。而小君的小男友亦非「正常人」一個,他有夢遊問題,睡醒時經常在不同地方。故事情節的極端與複雜性,足以發展成多集長劇,現在於兩個小時內完成,難免追逐得觀眾有點疲累。加上編劇直指自己喜歡寫「狀態」多於「敍事」,結果在複雜的劇情發展時突然來一個「狀態」──如全劇的最後一場,所有角色出現享受日光浴,並談着廣播劇的大結局,說着說着,小君便成為廣播劇內的「玻璃鞋」,跟王子公主一起,然後穿上高跟鞋捲縮在水中去世。這個情境固然有多個解讀方法,但一直跟隨故事發展的觀眾亦可能滿腦疑惑和無所適從。
劇終時小J指故事每個人物也有隱疾,而其實她亦不能幸免:她自己的身體自小會發光,像螢火蟲。而此時植物人因看到黑暗中小J發光的身體而站了起來。編劇於座談會上指出,這是小J與植物人的聯繫,而這個站起來的情節,可能是在另一個空間裏發生。就演出而言,這是一個動人的情節,但亦可能是一個令人摸不着頭腦的情節。觀眾有機會在演後座談會上聽到編劇的解釋固然可喜,但作為一個劇場演出,太多地方須要導演或編劇在場刊或其他媒體輔助解讀卻不是好事,始終觀眾看的是一個舞台上的演出。
以這個複雜的劇本而言,導演處理算不俗,而且無可否認,《美麗連繫》有不少動人的場面與情景,如劇終時小J發光的身體、外星人與咖啡杯、子俊失眠時地上的身影等,但整體演出而言仍稍嫌艱澀。任何演出,太淺白粗糙便欠缺深度;太艱澀難明,需要大量輔助註釋才看得懂亦非好事。要做到雅俗共賞,有時候實在不易。
「尋索戲劇和生命的多角度賞析──主題作品賞析及評論寫作計劃」由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和香港話劇團合辦及統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