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台灣創作人賴聲川的作品,香港觀眾該不陌生。「香港話劇團」過去曾多次邀得賴老師來港執導其作品,早年有《紅色的天空》與《如夢之夢》,近的也有《暗戀桃花源》和《這一夜,Woman說相聲》。可是以上的劇目多是賴老師的重排作品,即使《如》劇乃由「香港話劇團」作足本首演,但其原劇本也非特別為香港的演出而編。所以月初剛於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作首演的《水中之書》才是第一個真真正正由賴聲川老師為「香港話劇團」而創作的作品。這個全新作品對幸福生活的反思,絕對是賴老師送給工作不斷、營營役役的香港人的一份小禮物。
《水》劇以女主角Vivienne的角度,訴說她的一段奇幻經歷:一個不快樂的「快樂學」導師竟然與活在不同時空的小女孩產生一段微妙的友情,而她那剛失業的男朋友Jason身旁突然出現了一個「回音」,令他苦惱不已;此時,一個自稱「流浪」的通靈術士指出「回音」乃音樂家巴哈的轉世,亦告訴二人他倆的前世因緣……
何謂快樂,基於我們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也可能有不一樣的定義。賴老師認為如香港這個以金錢掛帥的大都市,人活在其中,由於心靈虛空,往往活得不快樂。當然,快樂是否可以學習而得到?以及怎樣去尋找快樂之源?這些問題未必可透過演出直接解答,但看劇中Vivienne最後如何去面對這段匪夷所思的經歷,我們可看到賴老師所強調的可能就是活在當下,珍惜當下,隨心去面對一切,並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去應付未知的將來。
《水》劇的創作沿用了賴老師過去慣用的「集體即興創作」方法,與「話劇團」一眾年青演員共同把一些概念及有趣的人物背景,透過一系列的即興練習慢慢模塑出一個個演出片段,再由賴老師整理結合。這樣的創作方式是個對演者創意的大考驗,特別是對一些全職劇團演員來說,經年累月不停地流水作業式排練,很容易令人迷失,往往變得刻板地應付角色...... 如此即興創作既能重新激發表演觸覺,也讓演員有更大空間去主動創造角色,然而這樣的處理在《水》劇中瑕瑜互見。演員一方面可以創造出一個最適合自己或者自己最想演繹的角色,製造空間讓他們發揮,可是雖然角色性格早定且清晰,不過隨著故事發展,角色們的發展就未能深化。例如Jason一角對計劃生活的執著,只在劇始時被建立起來,他與女朋友Vivienne隨心而行的性格之間的衝突其實可以著墨更多,然而後來隨著「回音」的出現,焦點也都轉了,其性格特點也就變得可有可無。
就整體演出來說,雖然全劇黑燈轉場的時間不少,但節奏明快,旋轉舞台的設計既增加了換景的靈活性,而且配合如迴旋木馬般的造型,加上一個個時鐘,還能與劇中有關輪迴轉世的概念互相呼應。唯稍嫌設計比較簡陋,如能精緻一點就更好。演員方面,飾神怪通靈師的周志輝固然搶鏡,王維與劉守正這一高一矮的組合也相當有效果,表演時火花不斷。飾Vivienne的韋羅莎漸趨成熟,不過可能礙於經驗,難免不太穩定,首演當晚的表現就比在排練室內串排時拘謹了。
「尋索戲劇和生命的多角度賞析──主題作品賞析及評論寫作計劃」由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和香港話劇團合辦及統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