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幅」以後,人呢?
文︰梵谷 | 上載日期︰2004年11月28日 | 文章類別︰藝術節即時評論

 

節目︰增幅 »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演出單位︰Sal Vanilla »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日期︰22 - 23/10/2004
城市︰香港 »
藝術節︰新視野藝術節2004 »
藝術類別︰其他 »

《增幅》的最大吸引,應該是來自那電腦操控的光、影和聲音吧。這些元素,如同那長方形的立體帷幕,把一種生活形態確定下來,那是一種pre-conditioning,即先決地為這個演出定下一種生存的條件,在裏面發生的一切都依照著某種要求而活動。這條件,可以說是由科技所提供。那被操控的光影脫離了對人的描述,它只是針對自己的無限性、重複性又或者是那微妙的在二維空間與三維空間中跳躍;而音樂,亦不過是由聲波構成,屬於所謂的sonic art,娓娓地為後現代填充一份糢糊的雜音。因此,《增幅》彷彿又是另一個科技之夢,在舞台上人的價值再一次被消退,被機械被電腦等技術進佔。那夢包圍著在舞台上表演的人,告誡著他們說:我構成了活在我生命中的你。

 

彷彿真的是這樣,但是幸好,這個演出有來自「舞踏」(Butoh)的淵源,也就沒有讓科技完成它那霸者之夢。我是在看到表演者那一直拔起的後頸才漸漸發現那隱約的舞踏蹤跡,那些似機械又絕不機械的舞者身體,既似隨機地,又似寫意地徜徉於光影之間,總是不急不忙地守著一己本份,在動作當中不停開啟著一度通往非肉體性的大門。那大門要通往甚麼地方我是無法知曉,但他們總是不繼引領著我的雙眼,讓我想去了解他們是怎樣回應他們此刻的存在。因此,他們並沒有在那舞動的空間中消失。他們同時讓我看見又看不見──我看見他們的身體,而在我看見他們打開那大門之後,他們的身影又同時隱身其中。他們仍然擁有自己的世界,科技沒有把他們吞噬,他們也回應著說:我構成了活在我生命中的你。

 

很有趣,說那是屬於「舞踏」的,可能不過是我的一種錯覺,畢竟,那只是舞者身上偶然流露的幾次意態讓我產生似曾相識的感覺。事實上,在《增幅》裏舞蹈的動作是非常貼近日常行為的,這些動作也許正是一種轉化:你越科技我便越自然,舞者其實也同時把日常的動作擴大了,但那並不是情緒的,而是經由動作發現的此刻的生存感覺。

 

到底是甚麼被擴大了?是人嗎?是科技嗎?還是因為彼此的存在而讓兩者都同時被「增幅」?於我,這就像是一場戰爭,為「人」在科技裏找尋一個最適意的位置。而在這個位置上,人,起碼還未消失……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於大專新聞系畢業,曾習現代舞並撰寫舞評多年。後往倫敦攻讀東西方戲劇碩士課程。再赴新加坡接受東西方多種傳統如太極、日本能劇、中國京劇、印尼爪畦宮廷舞蹈Wayang Wang及印度Bhartanatyam 舞蹈和當代表演體系之訓練。以其獨豎一幟的創造力、表演能力和對身體表演文化研究所得,參與不同類型、不同風格和跨媒界的演出與導演項目。並多次受邀遠赴亞洲和歐洲多個城市演出、參與創作交流、研討會議和教學工作。

 

多年前成立香港表演研究中心,進行表演理論,技法、美學,融合和應用等研究,並把研究結果變成系統化教育內容。曾受聘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從事全職教學;目前出任鄧樹榮戲劇工作室形體戲劇訓練學校導師及兆基創意書院兼職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