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多年前離開她的丈夫和女兒Apple,原打算和一個法國人結婚。當她對這一段新的感情充滿憧憬之際,這個法國人消失了。往後的日子,她像一隻小鳥四處流浪不停地飛,一個行李袋和一支結他陪伴她上路。
Apple的父親之後便患病去世,死前寫了一封信給Jen,信件被郵局退回,Apple一直把信好好保存,希望她的母親可以看到父親最後留給她的說話。
Jen有兩位好友潮叔和Mary,他們中學開始已是好朋友,一起合組樂隊。Jen離開之後,他們協助照顧Apple。不過所謂照顧只不過是有個照應罷了,有時實際是Apple照顧潮叔。可以想像Apple一定非常憎惡這位任性的母親,她一直告訴她的男朋友亞Pill,她的母親已經死了。
有一天這隻小鳥突然想停下來,透過潮叔和Mary,告訴Apple她會回來暫住。《小鳥》的第一場在此開始。
《小鳥》是劇場工作室的作品,編劇及導演都是余翰廷。和他以往的作品一樣,他是會把一些想法感受和觀眾分享,同時在寫實的基礎上,試驗舞台表演可否表達深層的思想,所以內裏也有一定程度的抽象和實驗性,甚至有一點荒誕。
《小鳥》全劇都是環繞兩母女的相處,在平凡的日常生活小節裏,編劇安排了一個緊扣的佈局,留下很多伏筆。由Apple交給母親那封回頭信開始,觀眾已想知道信中內容,直到最後一場,這個疑問才被揭開。觀眾有興趣的不只是信中的文字,更關心的是Jen出走的原因,和他們兩夫婦的關係。另外一個巧妙的安排是當Apple知道Jen回來,由港島跑到粉嶺喝酒,喝得不省人事,而且醒後完全忘記這件事。一個平日滴酒不沾的人,為何醉倒,已是一個伏筆。而不由自主的聽從內心的呼喚,正好把全劇打開一個心靈的角度。
Apple對Jen非常的抗拒,她刻意擺脫她的影子,處處突出和母親的不同。她要求家裏井井有條,處事要認真。相反Jen是很隨便,把行李中的雜物擺開,已是一個安樂窩。兩人對喝酒的態度也迴異。不過兩人其實有很多相同的地方,這些地方被刻意的處理,有點荒誕和誇張,觀眾一定會留下印象。當Apple第一次把廢物隨意棄置於窗外時,都會有點奇怪。因為不斷強調Apple是很循規蹈矩,當看到Jen也有此習慣,自然會明白編劇的意思。兩人又有數次為胸圍的事而爭執,當大家以為Apple是很保守的時候,原來她甚至有裸睡的習慣。當然還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例如不喜歡到沙灘游泳,游泳之後不沖身等。不過最重要的共同點,當然是共同的心靈意象,那內心的黑洞和世界變得緩慢的幻覺。
兩人的關係帶動劇情發展,從楚河漢界到互相扶持,中間當有然有一些波折,母親竟然忘記女兒的中文名字。不過無論女兒怎樣努力,小鳥始終要繼續飛。Jen要走了,不過她始終不願看丈夫最後的說話,女兒給她的回頭信沒有開啟。女兒失去了母親她不覺得可以補回,已經過去的便應該接受。
廖淑芬飾演的Jen是全劇最有機會發揮的角色,亦是一個很難處理的角色。追求內心的自由當然可以引起共鳴,但拋夫棄女和男朋友出走實在難於討好,當然編劇幫了一把,Apple能夠好好地生活。而且不受拘束的性格,亦可放開來演,成功吸引觀眾。相反地Apple年少老成,感覺上便有些拘謹。
至於其餘三位角色,每個都有鮮明的形象,發揮烘托的作用。其中多場潮叔、Mary和Jen的樂隊歌唱場面,真令人懷念中學時代的溫馨場面。不過Mary和潮叔可以發展成為情侶,可能缺乏內心的描寫,他們的改變似乎有點突然,尤其小鳥始終要不斷的飛,為何二人會變,可以衝開自己的牢籠,而且潮叔心儀的是Jen。反而阿Pill這個角色的設計,雖然功能上是一個丑角,為整個戲帶來不少歡樂,但是配合劇情上有一定的合理性。如果不是一個簡單快樂人,可以不明白Apple的內心世界,只是專心愛護她。
故事的結局毫無疑問是悲劇,但在Apple口中道來,好像小鳥找到棲息處,終於可以安定下來。他們的一生已經盡情地過,並沒有甚麼遺憾。
演出日期及地點
27 - 29/8/2004 沙田大會堂文娛廳
4 - 5/9/2004 北區大會堂演奏廳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