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青春版
文︰鄧蘭 | 上載日期︰2004年10月28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節目︰牡丹亭 »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演出單位︰江蘇省蘇州崑劇院 »
地點︰沙田大會堂演奏廳
日期︰21 - 23/5/2004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曲 »

整體表現很好,一對年青才俊把書中的痴人兒立體地展現出來,二人表現含蓄且雅緻,是名師指導下及經嚴格訓練的成果。劇中服裝華麗講究更是少有的精彩之作。舞台設計發放崑劇傳統的簡樸主義,空間感甚強,但則嫌虛處偏多,皆因全劇獨唱與二人對唱的章節甚多,形成人與空間的對比強烈,令舞台有過於空洞之感。這方面反而年前在葵青上演的《老中青三代牡丹亭》利用一半傾斜梯形的平台為主要活動範圍更能突出不同景區的分別及利用到舞台上的每度空間。

 

至於劇本方面,若以原著比,改編後濃縮九場為一本,既去冗長部份,卻能保存原劇的豐富內容,讓表演家有充足時間表達細膩的內心情懷,凸顯崑劇「柔、細、美」動人之處;若以的現代戲劇的發展進程看則欠精密緊扣,未達去蕪存菁之境。另外在第一本的遊園驚夢中,杜麗娘遊罷體疲見牡丹亭,因而走進歇息遂有驚夢之喜帶動全劇高潮。這點非常重要,但見這裡的表現方式是杜麗娘走過傳統的一桌一椅裡坐下,在唱詞及對白中完全沒提及這為牡丹亭,就算熟識此劇的觀眾也只有靠聯想來認定,年青新派一族則肯定會錯過這個重要部份。雖然京崑以虛擬手法見稱,在這裡若以一個較接近亭子的實形,管之是畫還是其它形式該有更理想的效果!

 

另外每本九場戲在一般戲曲來說是頗多,若每次轉場均需落幕肯定影響觀眾的情緒,同時也會打斷劇情,而導演在處理上用了不落幕的手法,只把燈光調暗,讓工作人員暗中切換所需裝置,但有些場與場之間基本是緊接,若待一場完後才轉景在時間上則欠緊扣,於是燈光設計在上一場演員還沒有唱完畢便轉用射燈且校暗燈光讓工作人員同時在台上換景,但這樣安排原來還沒完的部份就變得很怪,突然的把燈光減弱及收窄範圍雖有助裝置的切換,卻嚴重影響原來還沒做完的部份,觀眾的欣賞情緒少不免被台上的燈光弄糊塗了。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藝評人、文化工作者。曾當市場推廣工作,近年專注文化及藝術之推廣,評論範圍涵蓋戲劇、舞蹈及音樂節目;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