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1月2至4日看了由康文署主辦,京劇名家暨北京京劇院梅蘭芳京劇團聯合主演的三場節目。第一、三晚分別是每晚五個折子戲,包括常演的《打龍袍》、《漢津口》、《宇宙鋒》、《大登殿》、《洗浮山》及很少演的《失印救火》、《廉錦楓》和絕跡多年的《飛虎山》等。第二晚演全本《穆桂英掛帥》,由梅蘭芳親授弟子李玉芙,與梅派花旦董圓圓和尚偉合飾穆桂英。其他演員包括裘派傳人李長春、老旦李鳴岩和武生葉金援及馬派老生朱強等多名國家一級演員擔剛,陣容與去年不遑多讓。
去年以老生戲為主,上演了《群英會》和《四進士》,今年自然是以花旦戲《穆桂英》卦帥,觀三天入座率,穆桂英確比兩晚折子戲為佳。不過筆者卻一心看折子戲,因《穆桂英掛帥》絕非是《楊門女將》或《大破天門陣》、《破洪卅》等開打燦爛的武戲,此戲以文戲為主。早前在看完王丹紅演的徽劇《百花亭》後,曾有言其表現比現役的梅派傳人更細膩,故對此次演出不抱太大期望。這次看三位梅派花旦分飾同一角也再引證筆者這看法,不過有新補充。新一輩的尚偉甚至董圓圓雖然造型極美,表演層次較外在,欠了梅派豐當的形神和細緻的造手,這是現役不少花旦還年青,演來自欠醇美。不過李玉芙上乘的唱功與深厚的功底又不能不承認梅派青衣的吸引力令人沒法抗拒。李玉芙演接印一折是全劇的重頭戲,由擔心久休未戰,一旦要卦帥再度親征少不免亦驚亦亂,李玉芙通過造手和台步把這種複雜心理和最後胸有成竹,信心再燃的變化有層次地表現出來,動作乾淨爽脆,力度時重時輕,全按內心之矛盾起伏而量出手之快慢和多寡,水袖表演藝術之高深在這段戲中發揮得淋漓盡致。她的形神,尤其唱曲時的嘴形跟梅蘭芳極相似,不過現已退休的她恐怕不會隨便再踏台板了,今次香港觀眾有緣一睹她的丰釆實在應多謝幕後策劃的人。
要年輕新一輩跟上一輩的表演藝術家相比當然不合理,筆者亦無這用心,只是想提出出色的戲曲接班人實在不易求,正如上文提到的王丹紅,相信她也快到退休之齡,屆時徽劇的接班人更加是難求了。在劇團公平參與的制度下,外訪演出人人有份,雖然集合不少名家,有份量的演員也只能演一、兩折短戲又不是好事!如葉金援(祖父葉春善乃「富連成」科班的創辦人,八歲學藝,79年拜王金璐為師)近三年均有來港獻藝,但在平均機會下,他每次只演一、兩個折子戲,實在可惜。他塑造的角色如韓信、趙雲、關公及賀天寶等形像鮮明、動作瀟灑,難得同兼武生∕老生,念白清晰、表現大方。不過在公平參予下,觀眾未能欣賞他多一點。作為武生,年齡比其他行當更無情,現在仍在狀態不多演,還待何時?同樣,觀眾現在不看,還待何時?
雖然中國戲曲不是人人喜歡看,原因多著,這次暫且不說,只想說中國戲曲與中國文學、歷史和文化緊緊相扣,且蘊含豐富的藝術涵養,愛看一輩絕非與時代脫節,若然閣下不曾看過或看過而沒遇上好的(就算筆者也可能看十個戲才遇上三四個完全滿意的,但若然遇上一折超班如上文所言已經值得),不妨再給自己機會認識中國戲曲。假以時日,必能發現其深和美。康文署每年均辦各類型的戲曲節目,初看者可擇折子戲和武戲開始及避新(編)選舊(傳統戲),相信必有收獲。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