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樂季最後四場節目,筆者看了三場:包括〈田園交響樂〉、〈夜‧於西班牙〉和7月4晚的〈穆洛娃的布拉姆斯〉,未有看到的是〈伊莎貝的莫扎特〉。四場音樂會均由不同指揮負責,可謂各有發揮之餘,每套節目亦有優劣。
7月4晚的節目完結後正式結束「港樂」08至09樂季所有節目。新樂季要待兩個月後才開始。這晚的節目除了布拉姆斯的〈小提琴協奏曲〉和三首匈牙利舞曲,還包括巴托的〈樂隊協奏曲〉。
作為壓軸的〈穆洛娃的布拉姆斯〉由張弦指揮。頭三首匈牙利舞曲簡單中卻表現出音樂的線條,反而穆洛娃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首章落弓予人過硬和過冷的音色,還是到第二章的慢板才開始發揮本領,音色暖中有透明感,終章保持水準但不算標青。直到encore加奏,一段柔慢板才見其實力與魅力,真有點是「好戲在後頭」。下半場巴托的〈樂隊協奏曲〉旋律不算優美,在張弦的經營下「港樂」各部都有表現。木管、銅管與弦樂交織一起產生豐富的器樂聲。在一片掌聲中,張弦亦破例加奏一段,全晚節目不俗,但欠了終章的猛熱情緒。
6月19日的〈夜‧於西班牙〉由呂嘉指揮。擅長指揮歌劇的呂嘉玩西班牙和法國音樂,尤其舞曲並無難題。上半場法雅的〈人生朝露〉間奏曲及舞曲和〈西班牙花園之夜〉與夏布里耶之〈西班牙〉,至下半場德布西的〈意像集〉,都輕易地透過指揮捧塑造出來。不過尾聲一首拉威爾的〈波來羅舞曲〉則未有預期效果。這首舞曲迷人處在於其簡單而有力,漸響漸快地不斷重覆機乎相同的旋律,令人在不知不覺中興奮得要隨樂曲起舞。呂嘉的演繹像把樂曲分成兩折,頭段是輕和柔,處理過慢,後面則是快和勁,並非漸漸增速增量,形成前後對比過強,反而欠自然。
四場音樂會只有〈田園交響樂〉由迪華特親自率領「港樂」演出。筆者看了5月30日的節目。迪華特的〈田園〉經營有致,5個樂章都表現到作者(貝多芬)對樂曲的豐富描述,初段描寫鄉村的愉快感受快板不急,接著的溪邊小景鳥語處處和其後的農村聚會,行板推快再接快板,樂段清新流麗,而感恩前的暴風雨如在頭上略過,再由長號為樂曲添上宗教氣氛作結,迪華特投入而自在的表現,摔「港樂」為觀眾投進一片〈田園〉的大自然裡,這也明顯是經過充足排練的結果。
下半場由拉特里演出容根為管風琴而作的〈交響協奏曲〉嫌過於猛和響。雖然此曲屬輝煌曲調為主,拉特里開始不久便以響天徹地的聲量主導全曲,木管和弦樂的優雅部份幾被淹沒,樂隊成為附屬品,此曲壯麗得過於單調,更似聲聲轟炸!
綜觀季尾幾場節目只算平穩,迪華特的拿手好戲在新一季季初即列陣而出,包括〈大都會天后Deborah Voigt〉和〈歌劇女神Anna Caterina Antonacci〉,其他季初節目還有〈曹秀美Mad for love〉、〈Jean-Yves Thibaudet之李斯特〉及〈音樂大師:羅傑斯特汶斯基〉等,相當吸引。不過過去一年「港樂」的人事變動更驚人。尾場音樂會見到9月便正式離開「港樂」的行政總裁簡寧天,他在任期間與迪華特攜手帶領樂團進入另一階段,締造了不少好成績和讚譽,冀希新班底繼續努力,在經濟困境下仍能創造佳績。
(原載於2009年8月第43期《城市文藝》)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