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の大學嘲諷大陸的日本政治喜劇
文︰何俊輝 | 上載日期︰2009年9月21日 | 文章類別︰月旦舞台

 

節目︰笑の大學 »
主辦︰糊塗戲班
演出單位︰糊塗戲班 »
地點︰香港大會堂劇院
日期︰24/7-2/8/2009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據聞因國慶六十週年的緣故,大陸政府不准武俠劇、悲劇和曾有緋聞的藝人,於十月一日前出現在電視上。

 

看林沛濂任翻譯兼執行導演、鄧偉傑執導的《笑の大學》時,便感到糊塗戲班在合適的時候選到一個合適的劇本,皆因劇中1940年的審查官(鄧偉傑飾)要「編劇」(陳文剛飾)將其寫的愛情喜劇改為一齣能對日軍出戰有正面影響的戲,竟跟現今大陸干預創作自由的境況非常相似。至於審查官不准「編劇」寫接吻戲,於是「編劇」便改為寫「角色接吻前一剎那總被他人干擾,連番想接吻又連番失敗……」的情節,筆者便覺得該情節必定能令北上大陸拍戲或發行電影的香港電影人感同身受,皆因「編劇」一角跟香港電影人同樣為了「通過審查」而表現得能屈能伸,善於在嚴謹的審查規條中找罅隙去把自己的創意發揮得最好,例如大陸不允許拍鬼片便將愛情片包裝到似鬼片又沒有鬼一樣。

 

再細看「編劇」用雀屋賄賂家中有雀的審查官和審查官為向署長、天皇擦鞋而迫編劇在劇本加署長的名字及「天皇陛下萬歲」,便更令人驚嘆《笑》劇原作者三谷幸喜於十多年前所寫的每一個細節和每一句對白,幾乎全是大陸社會的寫照,能輕易使香港觀眾發出頻密的笑聲和掌聲──用笑聲嘲笑大陸貪污的誇張程度以表現「自己是港人,始終比國內同胞有道德」,並對「香港的官場跟社會漸感染了國內的陋習」,用掌聲投反對票兼發洩不滿。

 

跟近期同樣以政治為故事題材的《李察三世》(香港話劇團)和《安蒂崗妮》(進劇場)一樣,劇中的政治處境是可以發生在辦公室或其他現實場景,而《笑》跟《李察》就更強調人往往有「另一個我」存在,角色會因應不同處境而收藏、壓抑著/ 流露出「另一個我」,好像「編劇」既會妥協改劇本,又會為個人尊嚴而力保喜劇創作路線,指審查官應尊重創作自由;而審查官這角色就更有趣:本來他不斷強調自己是個不懂笑的官,但當他迷上跟「編劇」一起度橋後,埋藏腦海深處的喜劇細胞竟爆發了出來!在鄧偉傑精準的演繹下,初時的審查官的確渾身表現得拘緊,活像港人心目中冷面、高傲的大陸官員模樣,但到了劇本審查的後半階段,鄧偉傑把審查官的身心能量徹底釋放,沒有心靈枷鎖,審查官便不怕在「編劇」和觀眾面前跑得滑稽或扮鬼扮馬。審查官的角色設計,明顯像現實中一些官員於退休後可天天流露出真性情,比當官時更重視民主公義。所謂「政治」,畢竟跟「做戲」關係密切。

 

「編劇」屢次在審查官面前鞠躬以懇求「通過審查」,陳文剛能把鞠躬時的思緒狀態演繹得透徹清楚;不過「鞠躬」對筆者而言,多少帶有「卑躬屈膝」之意,大概這就是港(中)、日之間的文化差異。此外,陳文剛演戲中戲時顯得份外投入,其舉手投足會令觀眾覺得「編劇」真的深愛其創作的虛構世界。

 

《笑の大學》由六場戲組成(每場戲代表一天),每場戲都用同一個佈景,由兩位演員合演,演出時沒有燈光變化和音樂,對部分觀眾而言(如筆者的朋友),看時難免會感到單調;不過從導演的角度來看,如此單調的舞台視、聽覺設計,似乎是要觀眾邊笑邊感受到兩位主角的內心壓抑,加上審查官穿著淨色、沉色的西裝而「編劇」穿著有條紋、較鮮色的西裝,在擂台(演區上有一個圓圈,像柔道、相撲的格鬥地)上你一言我一語的要對方聽從自己,便具體呈現出一個充滿政治、階級和各式各樣衝突的現實社會。


(原載於2009年9月第44期《城市文藝》)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會員。影/劇評人,熱愛各種藝術,討厭偏見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