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出色的音樂劇——四川好人
文︰何俊輝 | 上載日期︰2003年10月15日 | 文章類別︰藝術節即時評論

 

節目︰四川好人 »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演出單位︰演戲家族 »
地點︰葵青劇院演藝廳
日期︰15 - 17/8/2003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一直以來,我認為音樂劇最重要的元素,就是音樂。演戲家族的音樂劇《四川好人》,便有編排得非常緊湊、出色的音樂,直接令整齣戲的節奏也被帶動得甚為緊湊,三個多小時的演出中,戲劇衝突、角色心理矛盾一浪接一浪,沒有冷場,而眾演員為了跟音樂的節奏和戲的節奏好好配合,也演、唱得份外「肉緊」。該份「肉緊」的感覺,正十分切合戲的主題與劇情需要,皆因劇中每個角色都是自私的(當然,也包含著善良的一面),自然在跟其他角色相處時,會為著自己的個人利益而顯得「肉緊」。

 

《四》劇的音樂(高世章任音樂總監/作曲/編曲),還出色在其豐富的編曲,觀眾聽下去,就像一些由數十人組成的中樂團合奏而成的音樂(是次演出的音樂乃預早錄好,並非現場演奏),古箏、琵琶、二胡、鼓……等樂器俱備,既令觀眾覺得悅耳、震撼、多變而毫不單調,又能即時弦繫、緊扣著演區中角色的心理狀態,特別是徘徊於私心與良心之間的情感、情緒變化。當然,由岑偉宗所填的歌詞,成功地令整齣戲的劇情推展得更流暢,亦能把每個角色的心理狀態描繪得夠貼切。

 

看一看是次演出的場刊,便明白到高世章、岑偉宗何以能合力炮製出比一般音樂劇更佳的音樂── 一般的音樂劇,大多是編劇、導演創作/翻譯/改編完一個劇本後,再交給作曲、填詞人負責音樂,雖亦不乏編劇兼任填詞的例子,但音樂創作(作曲、編曲)與劇本創作始終是兩個各自為政的部門,即使彼此有交流亦來得不夠全面;《四川好人》的情況就截然不同,高、岑跟導演彭鎮南一起改編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的原著,自然在戲劇結構、角色言行和情節的處理上,更能跟音樂的特質結合得天衣無縫。

 

創作人找了林小寶分飾女主角沈德和沈德的表哥水大,沈德是個善良、無私心、無機心的人,喜歡幫助別人;水大則是個有機心、跟人相處時會衡量個人利益得失的人。到戲的結尾時,沈德揭露水大其實也是由她喬裝扮演,這情況就像放大了劇中其他角色的做人態度──面對著一個有錢才有飯開、有地方住的社會(劇中的處境有點像經濟不景的香港),該些角色有時會做個好人,但有時亦會收起待人的友善之心,戴起假面具,做個虛偽、害人、違背良心的人。老王(李鎮洲飾)賣臭水騙顧客錢,以及老王被別人打傷後,目睹案發經過的街坊不肯作證……等戲份,都是現今、現實生活常會發生的事情,自然能惹起觀眾共鳴;當劇末三位神仙向沈德發問:「您是做好人還是做壞人?」時,就更是迫使觀眾也要對這疑問作出自我反思,可見《四》劇是一齣甚有意義的戲,它想令更多觀眾成為好人。

 

林小寶和飾演楊遜/四川人的陳康,都能把其所演角色的「好人一面」和「自私一面」,演得有足夠的差異;老王和三位神仙角色,是布萊希特筆下的「局外人」,帶領觀眾稍為抽離地反思劇中其他角色(可以視為「局中人」)的言行(老王的身份徘徊於「局外人」與「局中人」之間),李鎮洲和飾演神仙的梁祖堯、趙浩然、朱柏謙,能把「局外人」的台詞講得引人入勝,不會使觀眾覺得乏味說教;劉雅麗演「梅珠」,能演出一種自我中心、獨斷獨行的霸氣,就像一個皇帝般有高高在上的感覺;何浩源把「石富」這角色,演成一個「一臉癡情的粗人」,偶爾滲透出若干幽默感,逗得觀眾大笑。

 

劇中的木製建築布景、「飛傘陣」(配合「楊遜」這角色的飛行理想)和旋轉舞台,都令《四》劇增添了不少視覺上的美感,教觀眾覺得極盡視聽之娛。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會員。影/劇評人,熱愛各種藝術,討厭偏見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