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整合——賣命引擎
文︰李鴻猷 | 上載日期︰2011年5月20日 | 文章類別︰藝術寫作計劃學員評論

 

節目︰賣命引擎 »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新視野藝術節)
演出單位︰出奇舞 »
地點︰葵青劇院演藝廳
日期︰22 - 23/10/2010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舞蹈 »

《賣命引擎》這個標題,有一股無名的牽動和震撼力:「賣命」,表現出一種極致的生命力;「引擎」,象徵著科技性的動能。兩者結合,意味著一場結合生命和科技的革命,結合表演藝術和媒體藝術的革命。

 

我懷著期望的心情步入葵青劇院。燈光暗下,我屏住氣息。冷峻的音頻響起,台上泛起了光點。光點擴大成環,再幻化成幾何圖案。線條隨音頻波幅而變幻莫測,而光影亦隨節拍而閃定不一,呈現出一個數碼化的宇宙意象。當我身心都投入這片混沌之時,赫然在一連串閃光中發現早已在場的一個軀體。究竟舞者是如何避過錄像的掃射,在一瞬間出現呢?這時,我知道革命即將開始。

 

這渺小的生命體像初生嬰兒般挪動著軀幹,試探這片未知的境地,舉手投足都引發出同步的光影變化。那種近乎完美的協調同步,使舞者完全融入身處的媒體世界,並成功把動能轉化。如同細胞一樣,它時而擴張,時而分裂。突然,更多細胞進入這顯微鏡下的世界。這些腐壞的細胞散發著黑氣,張牙舞爪要吞噬異類。弱肉強食,掙扎求存,舞台上以高科技視聽讓觀眾感受最原始的生命探求。音樂、錄像及舞蹈三方面完美融會,呈現出一個富張力的世界。完全投入之時,我竟禁不住發抖。

 

生命不斷演化,表演者繼續去探討生命的基本渴求以及個體之間的關係:人與影子(內心),在互相協調下表現出脫離的渴求;男與女之間貌合神離,同床異夢;控制慾演化為暴烈的溫柔;群體在變幻的世界裏探索、拼搏、開拓……澳洲舞團「出奇舞」成功運用精煉的肢體語言,將如此抽象的生命議題深入淺出地表現出來。他們摒棄傳統舞蹈的所謂美感,意圖解構軀體的可能性,大膽前衛,既真實得表現出原始的生命力,亦抽離得有如異獸著魔。

結尾的一場激光演出和開首同樣震撼。煙霧籠罩著舞台,顯得格外神祕。然後數條激光從台後射向觀眾,劃向四周,繪出一個軌道空間,充滿著懷舊未來主義。剪影屹立於激光中,用軀體扭曲空間。他是人類的先鋒,神祕、恬靜而充滿力量,開拓出一個宇宙,並挽救垂死的她,遺下一點珍貴的生命之源——愛。

 

《賣命引擎》的成功處,在於形式和內容相配合。多媒體和舞台通婚不是新事,但往往都有主次之分。要不是錄像作為輔助舞者的場境,就是錄製好舞蹈再加上剪輯。縱然有高科技亦未必成事。巴黎的《瘋馬》早已運用如本作的紅外線感光投射,效果引人入勝,極盡表演娛樂之能事,可惜內容空洞,未能帶來震撼和思考。有智慧地運用科技及協調藝術家才是致勝之道。

 

《賣》的互動系統,令舞蹈、錄像及音樂三者完美同步,再配合激光和煙霧效果,在劇場上充分表現出懾人的真實感和有機性,再次拓展「劇場」的可能性。還有,特製的傾斜舞台,不單提高了演出的流動性(可以帶著舞台作世界性巡迴),亦製造出一種介乎二維和三維之間的觀賞角度。例如,在首段的錄像投射下,舞者就有如飄浮在立體的宇宙中心。及後舞者貼著舞台舞動時,就像是從高處欣賞一樣(本來,《賣》源自作品《閃光》,是一部要觀眾從高處欣賞的作品)。舞台還能動,變成垂直的背幕。編舞家細心運用這個如此多變的舞台,大大提高作品的趣味。最後,由於電腦系統有高度的協調性,故採取互動和即興的形式才能釋放更大的可能性。傳統和預先編製的樂章、錄像甚至舞蹈都不被採用。反之,各位藝術家都傾向採用後現代的藝術取向(如解構,微限、噪音、雪花、形體等)去編排,呈現出不謀而合的破格美學。

 

《賣命引擎》乃混合表演與媒體、藝術與科技、生命與數碼的作品。這種形式縱然是可以被廣泛應用,但所釋放出的生命力就未必能及此作。既然是前衛藝術,本來就應稍瞬即逝,要繼續生存,就得在藝術和科技層面再創新。假如是擁有人工智能的電腦系統或是三維投影技術,效果又將會是如何呢?我們拭目以待吧!

 

 

「藝評新世代──藝評寫作導領計劃2010」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新視野藝術節)主辦,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策劃及統籌。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公開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