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賞香港電影第一Take 黎民偉開麥拉
文︰陳慧兒 | 上載日期︰2003年11月11日 | 文章類別︰藝術節即時評論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演出單位︰中英劇團 »
地點︰葵青劇院演藝廳
日期︰31/10 - 2/11/2003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香港電影第一Take 黎民偉開麥拉》是中英劇團的大型劇作,動員了逾二十位演員,講的是中國電影之父黎民偉的一生。

 

全劇最值得欣賞的,是創作者的真心誠意。原劇本創作人是一休,而編劇和導演均是盧偉力,黎民偉的女兒黎萱是?述者。一休的劇本向以寫情為主,在盧偉力的筆下,整個劇本也傾向寫情,由開首時童年黎民偉,至老年黎民偉,以親情始,以親情終,中間穿插黎萱感人的敍述,全劇是以情為本。

 

據導演在場刊內所言,黎民偉﹝盧俊豪飾﹞的戲劇動作是「一位出身買辦家庭的香港青年,在投身到時代潮流中,找到電影,決定以光影見證歷史,進行人心革命,最後完成了圓融的性格,體會了生命的究竟。」

 

綜觀全劇,在三小時的演出中(連十五分鐘中場休息)是分場太多,共有五幕三十場,要在此短時間內做到所有上述傳記式的戲劇動作,絕不容易。劇中的最大問題是,剪裁不夠大刀闊斧,整體上焦點不清晰,有鬆散的感覺。

 

也許因為要講「情」的緣故,編劇寫了黎民偉第一次邂逅第一位妻子嚴珊珊,又寫了第一次單獨約會第二位妻子林楚楚的劇情。反而有其他情節,如黎民偉問兩位妻子「你們意見如何?」筆者正待聽她們意見時,卻發現舞台燈暗,要轉景了,即時已轉至下一幕/下一場。又如講述在萬里長城上,黎民偉以光影去製造夜間雪景,由於篇幅太少,筆者始終不明所以。又如黎民偉對阮玲玉的愛護之情究竟如何?筆者只見其兩位妻子請阮回家談天及吃糖水,及黎多給機會阮當女主角,並於阮死後為她念悼文;但兩人的相交其實如何影響黎體會生命的究竟,仍是無法曉得。整體來說,不少片段都是以黎民偉為中心,周遭的人物在舞台上總是來去匆匆,為的是剛剛足夠交代黎民偉在生活或事業上的轉變,或反照/表達他的價值觀,可以說,這些片段的作用敍事多於寫情。當中黎民偉與妻兒/朋友彼此之間的關係,其實著墨不濃。兩位妻子對他的愛與支持建基於甚麼,始終不大清楚,彷彿因他對國家、對電影充滿熱誠,兩位妻子就會理所當然地對他付出一切。因此,全劇能動人之處不多。不禁想,剪裁方面實可再作取捨,如黎民偉怎樣選擇妻子或求愛等情節,在有限的劇本篇幅中或可刪減。

 

至於黎民偉個人生命與歷史洪流的相互關係,也是演繹得未夠淋漓盡致。例如一些比較重要的歷史時刻,如日本侵華時,日本人要捉黎民偉做漢奸,卻只是交代他躲藏,及安頓妻兒逃亡,並沒有描寫他在大時代中的心路歷程。編劇在場刊內提及劇中的「纏足婦女劉施施」、「譚柏傑」及「徐昌」兩個變質同盟會成員都是虛構的。但在劇中,「譚柏傑」及「徐昌」二人起著反照黎民偉正直形象的重要作用。但如果譚徐二人是虛構的話,不難想像,就是黎民偉本身介入的政治層面其實不是太深。而寫纏足婦女劉施施又有何作用呢?最終只是用以寫「譚柏傑」獲得權勢後玩弄女性的惡行。與其設計一些虛構也不夠立體的人物去寫黎民偉在政治/歷史洪流中如何自處,倒不如將焦點收窄,發掘及放大黎民偉某些真正的事蹟,將筆墨放多些在他的對親朋、同事及對電影的熱情上。此外,盧俊豪飾演黎民偉,演繹上還欠了些火候,演年輕時的黎民偉很稱職,但壯年以後的黎民偉,擔起整個家庭,面對電影理想與經濟壓力,與及國難當前,盧俊豪演來只是收歛起年輕時的佻皮,加了點穩重,但就未演到那種飽歷風霜,圓融而通達世情的味道。因此總括而說,《香港電影第一Take 黎民偉開麥拉》是誠意有餘,惟精彩不足。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香港戲劇協會個人會員及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永久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