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園
文︰杜麗莎 | 上載日期︰2003年2月11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節目︰M園 »
主辦︰龔志成音樂劇場
演出單位︰龔志成音樂劇場 »
地點︰香港大會堂音樂廳
日期︰20, 22/9/2002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M園》,一個以音樂本身作為創作出發點的多媒體劇場,相信對觀眾或是表演者來說,都是一個湛新的嘗試,因為音樂向來是劇場或多媒體作品中的綠葉,龔志成嘗試探索包含在音樂中的回憶模式和情感,再由其中產生意像、文字、動作及其他表演模式來表達一個群體的回憶。回憶是生命中最不能言喻的現象,它沒有記號、看不見、觸不到,然而它卻支配著我們每一個人日常的生活,令每一個人都有獨特的生活經驗。

 

《M園》是音樂樂園,也是記憶的樂園。台上吊起破碎的布幕,和小小的投射幕,成為音樂回憶和潛意識的投影處,那些回憶和潛意識在九十分鐘的表演內時而重複,時而更新。音樂從幽怨哀傷慢慢進入不同的景像,有童年的回憶,也有成長後的回憶,經過說書人的引領,帶出不同的歌曲,歌曲內容離不開回憶及時光荏苒的慨嘆,至於內心的掙扎,就訴諸於形體表演,其後羅乃新清脆激昂的琴鍵聲和龔志成的小提琴聲聯同其他樂手,一起把表演帶到高峰,在說書人的故事描述後,表演漸趨平靜,好像當人馳騁萬馬奔騰的回憶過後亦重新回歸現實,所有想像,最後就只剩下泡影。

 

這是一個極具野心的實驗多媒體劇場,以往類似的表演,像進念二十面體的《佛洛伊德尋找中情與事》或《Louis Kahn》也有會利用不同的光、音樂及舞台上的一切的元素, 探討像夢和潛意識 這類抽象的意景; 這次表演的不同, 在於不同的音樂由舞台上的一個元素, 變成表演的主體, 表演者和文本及其他動作,彷彿變成音樂的綠葉,在二十個章節中,音樂一直主導著整個晚上。但上半場歌手和音樂的配合似乎有欠協調,各自成為不同的個體似的,一直到下半場,情況才慢慢改善。下半場音樂不斷推進,所有表演者彷彿進入一個無意識狀態,在劇場內溶化為一體。可惜,突如其來的抽掉音樂,才將一個回憶的片段讀出,似乎來得有點突兀,要是將故事分段演繹,由上半場起自說書人的漫步中娓娓道來,相信會更切合這個表演形式。李滇洲說書人的聲調,是他在中英劇團早前的獨腳戲《狹縫》的延伸,把觀眾帶進那夢幻般的境界,確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唯恐這種聲線被定型,觀眾無法擺脫《狹縫》中的記憶。另外,形體的表演離開觀眾視線範圍太遠,那內心的掙扎,無法帶來應有的震撼力,不然,效果會更加出色。還有,燈光在劇中似乎在劇中未能完全發揮其功能,雖則已有不同的投射,但因佈景設計簡單,而演出不以文本為主,燈光此時,應該可以有更多的發揮。

 

要齊集如此強大的表演班底著實不易,除了首腦龔志成外,有流行歌手黃耀明、恭碩良和林二汶,古典鋼琴家羅乃新,話劇中人李滇洲、及其他樂手,包括結他和小提琴手盧漢、敲擊樂手冰粒三和鍵琴師李端嫻、還有舞蹈員散蔓茹和伍宇烈。可能這也成為是次演出只得兩場的原因。曾經聽說本地不同性質的表演者甚少交流,似乎這種情況已慢慢得到改善,古典和現代的音樂,結集舞蹈和話劇混合而成的多媒體劇場趨勢愈來愈普及,盼望有更多的這類創作,在不久的將來出現,帶領觀眾進入一個劇場新國度。

 

能夠掌握過去的人便有能力控制未來,既然龔志成音樂劇場以新穎特別的形式來掌握過去,是不是意味著一個美好的將來?且留待明年盒子第十三面再探討吧!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