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擁抱天下,也不如……和你在一起」。
單是這一宣傳句子,已足以令人眼眶一酸。
陳凱歌借著一對來自鄉下的父子,來訴說這種溫情。《和你在一起》不單止牽動了古典音樂圈子裏行內人的心,也容易令一般人感動。他將國際古典音樂圈的種種現象,都濃縮在一個北京裏,但所說的話己代表了全世界。
十三歲的劉小春(唐飾演)極具天份。雖成長於鄉間,但單親爸爸卻節衣縮食的供他學習小提琴,因希望兒子能有更好的發展而一起到北京碰運氣找老師。故事中講述小春在北京一個本土小提琴比賽中只得到第五名,但卻被一位愛才但倒霉的江老師看在眼裏,為了要令劉爸爸打退堂鼓,他不得不道出比賽結果的背後宿命。陳凱歌即使並非喧染此等黑幕,但實際上藝術是主觀的,我說甲拉得好,你說乙拉得好,各持己見,從來有什公平可言呢?
陳凱歌筆下劉爸爸單純的厚顏恐怕只有鄉下人做得到,幸而他的厚顏亦令他為兒子鋪了一條又一條平路。這種亦是世上望子成龍的父母們的寫照。而他所有求於的竟然都是好人、都是以真心待人的好人。
其實,整個故事都在標榜無私的「放棄」。故事裏幾乎每個重要的角色都為自己心愛的人而放棄一些東西。
當劉爸爸偷偷地在後台看見著名小提琴家唐融(李傳韻飾演)音樂會的風光後,猛然醒覺世上竟然有一位音樂學院的余教授(陳凱歌飾演)「可以」捧紅小提琴家,令他「大開眼界」。因而婉轉地推卻了性情中人江老師。江老師從沒有教過小春怎樣拉琴,小春每天在他家裏「上課」時就是餵貓、打掃、閒聊、聽大師級的小提琴唱片、和為江老師清理(說實的是不知不覺地研讀)滿佈灰塵的樂譜……為的是要他自發地去感受音樂。但小春卻在不自覺間培養了驚人的音樂修養。
而江老師的「放棄」,就是告訴小春自己只可以給他授琴,但不可以給他「前途」。他更把劉爸爸一直所付的學費都還給了小春。
小春正當發育年齡,感情世界大過天。他的首次「放棄」,也是為了兩個心愛的人。他不願離開養滿一屋子花貓的江老師,而到余教授處學琴。最好的辦法就是掉了那個小提琴……到江老師處上課哪要拉琴。他把賣掉小提琴的錢來買了皮毛大衣給他心儀的漂亮姐姐Lily──一個打腫臉充胖子、一天到晚打扮得花枝招展去找闊大爺的「壞女人」。
小春沒有琴就不用到余教授處學習,卻觸怒了好心的余教授。Lily知道事情因她而起,也「放棄」了她的面子,四處聯絡奚落她的舊相好借錢,籌錢給小春買回小提琴讓余教授繼續教他,免他掉了前途。好一個有情有義的女子。
故事中描述小春因要預備國際比賽而居住於余教授優越環境的家裏,因思念父親,即使用著教授借他練習的二百多年歷史的名貴小提琴,也奏不出好音樂來。這也是陳凱歌寫實的手法。一般來說,愈是出色的天才則愈早被海外著名音樂學院取錄。除非家中有充裕的經濟,家長可以往外地培太子讀書外,孩子獨自離鄉別井及寄人籬下確實不是虛構。只是陳凱歌把這種現象的路程縮小至由北京到鄉下罷了。劉爸爸要獨自回鄉籌兒子將來出國的費用,也就是變相令小春離鄉別井了。但劉爸爸可想不到,以他自己是窮一生也籌不到足夠出國費用的。在這裏,劉爸爸也演出了他的「放棄」。
陳凱歌亦輕描淡寫地交代了一些行外人未能領會的事情。余教授在音樂會後於洗手間裏給小提琴家唐融訓了一席話。余教授看穿了這位前度學生的音樂己經拉濫了,局外人卻仍然如痴如醉的在吹捧他,好不危險。但故事中閱人無數的余教授竟然大意到在聽到廁格裏有「外人」在拉抽水馬桶,才醒覺秘密被人「偷聽」了,則把余教授這個角色給寫得太不精明了。余教授這種評論的境界,恐怕只有圈中人才明白。
全片最動人之處,毫無疑問是在小春在比賽當晚離余家出走,拿著余教授秘密地給他買回的己賣掉小提琴,狂奔往火車站截回父親的那一幕,也交代了小春、小提琴及父親之間的身世之謎。小春在車站為父親、江老師和Lily拉出比賽曲目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鄉土衣的「觀眾」無數,得到歡呼掌聲不絕﹔那邊廂音樂廳的比賽正如火如荼,小春的參賽資格正被一位天份較差的女同學頂上,在場「文化型」的觀眾無數,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小春作了又一次的「放棄」。
故事中並沒有明確交代,但顯然地,小春日後也不會再入什麼音樂學院、參加什麼國際比賽、想成什麼名了。
陳凱歌對這個音樂圈子有頗深的了解,當中對白和情節所談及的東西都並非虛假,他只是將現實寫了出來,所以才感人。看這部片就如看到樂壇的縮影。而音樂的選段令畫面更具有天才小提琴手的才華影子,令人心裏更為惋惜。小提琴家李傳韻負責了幕後所有小提琴演奏,論技巧與情感的表達確實極高水平。尤其是其中多次出現的布魯赫《蘇格蘭幻想曲》動人的第四樂章,最能令人眼泛淚光。飾演天才劉小春的唐演技雖然一般,但在「夾聲帶」演奏方面動作極之準繩,而且表情自然流露,令人懷疑琴音確實出自他的雙手。
這個故事為什麼會動人,是因為主人翁是鄉下人、是涉世未深的孩子,大家會幻想他將來還有很多機會,因此觀眾動了一點憐憫心。因此陳凱歌所寫的情操確實得到認同。如果主角換著是一個稍有經歷的成年音樂家,觀眾恐怕只會恥笑如此一個笨瓜,一而再的有前途不要,卻要虛無飄渺的感情。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