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對悲劇人生——談飛越愛河橋
文︰陳國慧 | 上載日期︰2002年2月5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節目︰飛越愛河橋 »
主辦︰演戲家族
演出單位︰演戲家族 »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籌臣劇院
日期︰24 - 31/1/2002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今年為「演戲家族」創團十周年紀念,適時重演該團早期的代表作《飛越愛河橋》,聽說票房十分理想,看來他們十年來的努力已建立起一個穩定的觀眾群。事實上,這個由香港演藝學院早期畢業生組成的獨立劇團,在人力資源方面的確很有優勢。團中很多核心的演員和導演都是已經累積了十多年的演出和創作經驗,加上於本地目前唯一一所培育專業演藝工作者的學院接受早期訓練,他們的成績可說是見証了學院的一些成果。當然,訓練只是開端,以後的發展還看個人的造化。「演戲家族」近年間的製作都不單重娛樂性,也力圖開拓和展現作品的藝術性,基本上已見其平衡。作品如《揹著書包上學去》為編作式創作,讓眾演員的成長故事以片段跳接的方式展示,回憶少不更事的溫馨趣事;由陳志樺編劇的《狷窿狷罅擒高擒低》和《蛋散與豬扒──地盤工人扎記之純屬意外》是文本較為堅實的本地創作,前者描繪戰火下的人情,後者是一個被社會遺忘的低下層的悲劇故事;此外,劇團在本地原創音樂劇方面亦建立了獨有的風格,由鍾志榮創作的《遇上一九四一的女孩》把烽火連天的香港搬上舞台,極有本地色彩的歌詞和劇情之間的相互緊扣,令這劇感動了不少觀眾,儼如劇團的鎮團之寶。是次重演劇團早期作品《飛越愛河橋》,笑中不乏對現實和愛情的揶揄,與目下的社會狀態也有微妙的聯繫。

 

《飛越愛河橋》為一個翻譯劇作,原作者是梅里.希斯高。故事由兩個大學的老朋友 Harry 和 Milt 的相遇開展,前者成績優異且極受歡迎,後者卻事事失敗;然而,十五年後,他們的際遇竟是一個相反,Milt還用計令 Harry 愛上其妻子 Ellen,以令自己的婚外情可以進行得順理成章。兼導演、翻譯和演員於一身的彭鎮南,在處理劇本方面加入了不少本地的元素,例如令 Ellen 為之感慨的情歌,就選用了「戀愛預告」,令一個本身帶有濃烈都市感的翻譯劇,可以和本地的觀眾產生進一步的互動。而事實上,劇作者特別著默於描繪 Harry的心理狀態,他對愛的追求和渴望,竭力找尋生活的目的卻不明白所以,這些想法和許多現代都市人的心態上都不謀而合,正正反映了我們目下生活的陰暗一面。固然,我們未必如 Harry 般要絕望到要尋死,然而不能否認的確有人會用死來了事,尤其是面對生活的壓迫。演員把 Harry 失去生存的鬥志,覺得生命的一切都很嘔心的感覺演繹得很傳神,加上造型設計的配合,把角色本身的悲劇感很具體的呈現在舞台上。Harry 會突然無故地四肢僵硬癱瘓在 Milt 的身上,亦會突然聽不到和看不到,失去官感只因為他覺得沒有要去感覺的必要;此外,他對他對「愛」字的敏感和身體相關的無力反應也反映了他對愛的需要。Harry 對生命絕望的具體呈現誠然是十分可悲的,然而,其處理卻透過身體語言的運用令情節變得極有喜劇的感覺。所以當 Harry 一臉苦情地訴說自己的經歷時,換來的是台下嘻哈倒絕的笑聲。固然,這種奇怪的矛盾是創作人想營造的效果,以喜劇的表現方法盛載悲劇元素,然而在近乎瘋狂的笑聲的背後,又有幾多觀眾會抽離地去察看 Harry 和自己的處境竟是如斯貼近。故事的結束是想尋死的 Harry 終於跌入河中,但最後他竟然爬上死不了,生命仍然是日復一日的要去面對,也許唯有苦笑告訴自己,笑著去面對,總好過哭著去面對吧。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