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戲.人生
文︰盧偉力 | 上載日期︰2003年10月25日 | 文章類別︰導賞文章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日期︰16/10 - 28/11/2003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其他 »

(一)  你有沒有體會過在某個晚上突然需要一些音樂來把空氣變暖?你有沒有走進一個不知名的空間臉上不經意泛起笑容?人生有許多需要,人生亦有許多潛流。情所以起,如一塊美麗絲綢,得伸張、感受、思量、再感受、抵住不成熟的引誘,繼而設計、剪裁,成為衣衫,但若沒有血肉之軀穿上它,使它靈動,衣衫始終是衣衫。正因如是,世上萬事萬物,縱有情態,還不足以動人;要動人,必須要有氣韻。

 

(二)  中國傳統繪畫,著重從線條中透露形像的姿態,晉人謝赫《繪畫六法》中最重要的,就是氣韻生動。空間藝術與時間藝術,指涉不同感官,創作與觀賞的流溢感,各自有特別表現手段。徐復觀先生認為了解中國藝術精神,要由「樂」入手。孔子說:「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因為音樂通過時間而把情緒流動,易生氣韻。道家的藝術理想在於「游」,藝術與生活融為一體、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游之以目、游之以心,最後可以與萬化冥合,游之於無窮、無何有之鄉。

 

(三)  戲劇綜合時間與空間,但戲劇除了指涉感官,更對應生命經驗。戲劇的氣韻是思想感情的起伏流程。激情是震撼的,但沒有鋪敘的激情,則會浮誇、失真,不單止不會感人,更會使人難受。明代戲曲家祁彪佳說:「蓋情之至語,氣貫其中,神行其際。膚淺者不能,鏤刻者亦不能。」我們必須以生命創作,而非以事件造作,讓情感以最如實的軌跡入戲,則情節貫串,就有血脈。

 

(四)  古代劇論說:「論傳奇,樂人易,動人難。」要動人,並非單單由於事之奇突重大,以及關乎的人生處境,而在於「傳」這一字。《桃花扇》作者清人孔尚任說:「傳奇者,傳其事之奇焉者也,事不奇則不傳。」誠然,世界上無奇不有,但奇事之能傳,卻並非因為其之所奇,而在於其之所以奇。

 

(五)  傳奇傳的並非奇,而是奇之所以奇。

 

(六)  奇之所以奇,並不在於它的歷史真實,而是在於他的人情合理。所謂「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奇事擴闊了我們對人生對世情的認識;把奇事化為戲劇結構,進而達至動人流麗境界,則提升了我們的生命,縱然歷史無情,我們仍然可以勇敢地面對它。

 

(七)  明代戲曲家湯顯祖說:「人生而有情。思歡怒愁,感於幽微,流乎嘯歌,形諸動搖。或一往而盡,或積日而不能自休……雜劇傳奇……生天生地生鬼生神,極人物之萬途,攢古今之千變。」傳奇所以傳的,是我們的情感世界。情節合理與否,不在於客觀世界的物理律則,而在於主觀世界的心理律則。

 

(八)  天地之大,人海茫茫,為何有幾個人會走在一起,共同經歷世情環中的一個特定故事。在血緣命定以外,還有甚麼根由?共處同一空間並非是關鍵的,緣是以心、以意、以事聯繫的。有心人,可以「千里共嬋娟」,「天涯若比鄰」的美麗,在乎一心。「心」往外投射,與另外的許多「心」接觸,往往在意識上進行了微妙的溝通。當此「心」的主觀形成了某種意識,或會見諸形容,或會見諸行動,用《心經》的五蘊說,這是「受」與「色」、「行」通。此時,彼「心」在觀察此「心」,當然亦有所感。有所感,則有所受,亦會通之與與「色」、「行」,於是緣的機遇開始了。


(原載於2003年10月《傳統再造》)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戲劇藝術及影視教育工作者,香港藝術發展局委員。1987年1月赴美國紐約留學,得新社會研究學院媒介學碩士,紐約市立大學戲劇博士。1994年9月回港後,積極投入香港文化工作,並導演了多齣不同風格的舞台劇。任教於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電影學院二十多年,講授中國電影史與美學、影視導演學、劇本創作,現為該學院榮譽駐院作家。

 

除教學、排演之外,盧偉力積極開拓香港戲劇學,出版有《香港舞台 - 作為文化論述的香港戲劇》、《品味戲劇 - 香港話劇團戲劇導賞集》、《劇評二十年》、《當代香港戲劇藝術》等書,亦有劇本集《出走戲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