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音樂的中國味
文︰劉靖之 | 上載日期︰2003年10月25日 | 文章類別︰導賞文章

 

節目︰瑤姬傳奇 »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日期︰16 - 19/10/2003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其他 »

《瑤姬傳奇》是「中國傳奇」藝術節裏的重頭節目,耗資400多萬港元。這部歌劇演出的效果如何,現在難以預測,但對促進兩岸三地的文化交流卻是毫無疑問的。

 

《瑤姬傳奇》以上古大禹治水為經,巫山神女瑤姬為緯,交織出一段人間天上悱惻浪漫的戀愛故事。在宣傳冊子裏說這部歌劇為「原創中國神話歌劇、兩岸三地華人藝術精英攜手合作。」這種「原創」是名符其實的:從故事的結構大綱、劇本的撰寫到音樂與歌詞的創作,都是兩岸三地的人才,其中包括台灣的導演王斯本和樸月(劉明儀)、主演的陳能濟和陳鈞潤、中國大陸的徐林強(男高音)、袁晨野(男中音)、劉月明(男低音)、劉海桃(女中音)等聲樂家。就香港的水準來講,《瑤姬傳奇》這部歌劇是集合了兩岸三地的人才和投資較多的一個項目,從創作到製作、從製作到演出,經過一個完整的過程,是值得我們重視的,為此我走訪了《瑤姬傳奇》的監製兼導演王斯本。

 

訪問記

 

王斯本是台灣國立藝術專科學校1967年的畢業生、國立維也納音樂暨演藝大學的1972年畢業生,主修聲樂,更於1985年修畢歌劇導演學士學位、1990年獲得歌劇導演碩士學位。王斯本在歐洲各歌劇院參與20多齣歌劇製作工作。她是台北版本的中國歌劇《原野》(1993)、莫扎特《魔笛》(1998)、中國歌劇《西施》(2001)的導演。從上述專業訓練和實際經驗來看,王斯本是目前兩岸三地少有的歌劇製作和導演人才、專家,不是業餘的。在歐洲,歌劇人才輩出,無論導演、演員、設計、燈光、管理等等,都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我的第一個問題是:歐洲歌劇有深厚的傳統,意大利的歌劇仍然風魔全球,德國歌劇是立足在意大利歌劇的基礎上,結合了從貝多芬到瓦格納的配器和從舒伯特到布拉姆斯的藝術歌曲的另類品種--歌劇和樂劇;中國的戲曲音樂和戲劇必有比歐洲更長遠的歷史,但兩者之間的區別實在太大了。王斯本是怎樣以歐洲歌劇為表達形式來呈現《瑤姬傳奇》這部「中國神話歌劇」裏的「中國味」。

 

王斯本說:除了佈置和服裝外,演員在舞台上的身段、動作等都滲入了京劇元素。在劇本的文本與歌詞方面,兩位劇本兼填詞人負有重要的使命:陳鈞潤是香港人,並長期參與翻譯、編劇、填詞工作;樸月的背景大為不同,她曾出版歷史小說,以清宮系列歷史小說最為著名,她還創作京劇劇本《柳如是》及歌劇劇本《西施》。據王斯本說:她與樸月有過多次的合作,因此這次提名要樸月來出任劇本兼填詞人之一。她還說:樸月還要把劇本文本和歌詞的「普通話」關,因為歌劇是以普通話演出的,而陳鈞潤則是地道的粵語講者。

 

王斯本的意思是說,有中國服裝味道、有京劇味道的身段,加上樸月的歷史小說的文筆,這部講述48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傳說,應該做到中西結合、古今皆備的效果。

 

我的看法略有不同。先談談中、西結合,還是個老掉牙的題目,從張之洞到孫中山,而從毛澤東到鄧小平,幾代人都是師歐美、師俄的爭論、實驗不停。在文化和音樂上,尤其是在音樂方面,國人執迷不悟地認為歐洲樂隊可以奏出中國味道的音樂,歐洲音樂的和聲、對位、配器和曲體可以中國化,這也等於說穿西裝也可以中國味,用筷子也可以吃西餐。當然可以,但是中國式的西裝也是西裝,卻不是一流的西裝;筷子可以勉強吃西餐,卻不是最有效的、最適當的方式來吃西餐。西裝和西餐都有它們的文化因素和背景。從這個角度來看《瑤姬傳奇》是一部有點中國味道、用中國(普通話)演唱的歐洲歌劇。

 

至於古今皆備這個問題,也是值得深加思索的問題。無論是歌劇或是話劇,目前在歐洲(包括英國)和美國都極力迎合觀眾好時尚的風氣,如現代化的莎士比亞劇、現代化的瓦格納樂劇以及其他歌劇。為了生存,將古代的服裝和佈景現代化是無可厚非的,但也要顧及到故事情節的合理性。如《指環》裏,Siegmund與Hunding穿戴現代款式西裝,坐在現代化的客廳裏,但在決鬥時卻用古代的寶劍。演出的形式與故事情節不吻合,大大地削弱了戲劇效果和說服力,因而也減低了感染力。

 

《瑤姬傳奇》的服裝是由德國設計家Peter Sykora,古風裏帶有現代的複雜,包括色調和裝飾,頗富想像力,相信現代觀眾會受吸引的。在文化和音樂領域,甚麼都可以做,包括中、西結合,古、今融合,但只有那些有天份的藝術家才過得了關──藝術之關、歷史之關。

我以半開玩笑的口吻,問王斯本:「黨」(導演)大還是「法」(指揮)大?在歐洲,有時「法」大,若卡拉揚是指揮;有時「黨」大,若瓦格納的孫子Wolfgang是監製兼導演。王斯本既然是監製兼導演,當然「大」於指揮,我只不過想弄清楚導演、編劇、作曲兼指揮之間的關係。

 

陳能濟的樂隊經驗十分豐富,他的樂隊作品本來就頗有效果,問題在於他如何呈現、配合、提鍊《瑤姬傳奇》的文本、歌詞和戲劇性。負責燈光的是德國德雷斯頓歌劇院燈光總監兼總設計師Friedewalt Degen。

 

有受過歌劇導演訓練和經驗的王斯本、作曲家陳能濟、德國設計家和燈光設計家,《瑤姬傳奇》應該是頗有看頭的現代中國歌劇。


(原載於2003年10月《傳統再造》)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名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