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桂英脫下紅衣之謎
文︰田村容子 | 上載日期︰2006年10月5日 | 文章類別︰導賞文章

 

節目︰穆桂英 »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新視野藝術節2006)
演出單位︰李六乙戲劇工作室 »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日期︰27 - 28/10/2006
城市︰香港 »
藝術節︰新視野藝術節2006 »
藝術類別︰戲劇 »

2003年9月,李六乙成立了「李六乙戲劇工作室」,同時以「新戲劇」的名義發表了《穆桂英》,這可說是一件大事。有很長一段時間,中國大陸的戲劇基本上一直由官方管理的「院團制」方式來操作,但李六乙的戲劇活動往往不限於他本來所屬的劇院內,他雖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著名導演,他的代表作中有許多作品卻在劇團之外製作,可謂一個超越既成「院團制」的存在,而他的作品也同樣超越「話劇」、「戲曲」等既成的劇種分類。

 

《穆桂英》是根據京劇傳統劇目,穆桂英這個名字讓人想起《楊門女將》的故事。由於梅蘭芳晚年演《穆桂英掛帥》的影響,穆桂英這個女人從此更被冠上了「愛國英雄」的形像。李六乙是怎麼創作這種被戴上「英雄」光環的女性?或者,他是怎麼拆下她曾經被戴上的光環?

 

《穆桂英》的舞台美術簡而美,是李六乙拿手的既傳統又當代的風格。舞台中間的白色浴缸和左右兩邊的椅子像京劇中的「一桌二椅」同樣發揮時空自在的感覺。穆桂英為出征沐浴淨身、登祭壇、覓祖先,然後她開始跟楊家三代男人對話 ─── 但其實他們都是亡魂。因此,穆桂英和他們的對白都可以看成是穆桂英心裏的聲音,換句話說,所有對白都可以看成是穆桂英的獨白。舞台上展現以穆桂英出征前夜為背景的一個女人的心象風景,這點跟借古諷今式的一般改編戲曲很不一樣。

 

演出中特別嶄新的是音樂的用法。郭文景作曲的音樂宛如和四個演員「同台演出」,這個「同台演出」的意思不是樂隊在舞台上演奏,《穆桂英》的音樂已經不是伴奏,而是相當於一個很有力量的表演者。音樂和演員的表演對抗或者融合的時候,產生了一種新鮮的緊張感。

 

最難忘的場景是,穆桂英叫了一聲「殺」,然後脫下紅衣,紅衣飄落在漆黑的空間。直到這一刻之前的穆桂英可說是心亂如麻,她聽到了楊家三代英烈的聲音,他們的聲音提醒她可做的幾個選擇,但其實她明白自己應該選擇什麼。在她決定出征的關鍵時刻,導演讓她毅然脫衣。如果她脫下的紅色長衫帶有戲曲的符號意義的話,應該是一種女性的象徵;那麼在脫衣前後,穆桂英的意識上有什麼樣的變化?

 

其後,楊家的男人們為她「紮靠」(穿上戰服),最後她終於成為大家見慣了的巾幗英雄「穆桂英」。變成巾幗英雄的穆桂英唱了一段,然後展示雄壯的大刀表演。也許,叫喊「殺!」的那一瞬間,穆桂英告別了什麼,選擇了戴上「英雄」光環的路。到底她跟紅衣一起脫下的是什麼?她的選擇怎麼變成她自己本身?這個時候的燈光打得很暗,沒有給她足夠的光輝,而把亮相的巾幗英雄變成一個猶如泛黃相片裏的剪影。

 

這個結尾可以說是《穆桂英》中的一個謎。舞臺上出現了穆桂英巾幗英雄的姿態,還讓她唱了一段充滿愛國精神、具有明顯主張的歌詞,使得這個戲的結尾看起來似乎回歸到原來的故事上。可是,這樣理解的話可能會限定了李六乙作品的抽象性。李六乙的作品類似於往內心挖掘的戲劇,他的作品中很少見太明顯和誇張的裝飾,其最大的特徵就是舞臺上的乾淨和靜謐,舞台上各處都充滿了導演的構思和美學。這個戲中雖然沒有演員向觀眾說話等表面上的交流,可是舞臺上的各種因素呼喚觀眾內心的靈魂,也許觀眾接受到這個呼喚後,也將會開始往內心挖掘,感到從心裏深層湧出的共鳴。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日本早稻田大學演劇博物館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