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魔法大師羅伯特.利柏殊
文︰陳瑋鑫 | 上載日期︰2008年6月23日 | 文章類別︰導賞文章

 

康文署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演出單位︰機器神(加拿大) »
地點︰葵青劇院演藝廳
日期︰20 - 22/6/2008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在這影像氾濫的時代,於劇場內大玩多媒體早已不是新鮮事,但能出色地駕馭新舊媒體,不斷為觀眾帶來一次又一次驚喜的當代劇場導演,羅伯特.利柏殊(Robert Lepage)絕對是佼佼者。

 

出生於加拿大魁北克的羅伯特.利柏殊愛與不同範疇的藝術家合作,讓他們各展所長,在舞台上呈現出意像凌厲的跨媒體演出。最近一次他的作品在港演出要數2003年的香港藝術節節目《捕月》(The Far Side of the Moon)。當時這個結合預製與即時數碼影像投映、機動人偶,以及各式機關的獨腳戲,由伊夫.雅克(Yves Jacques)擔綱演出,並一人分飾數角,穿梭各式舞台機關,令人印象深刻。

 

羅伯特.利柏殊的另一個獨腳戲作品《安徒生計劃》(The Anderson Project)亦快將在港上演。和《捕》一樣,《安》劇同樣由羅伯特.利柏殊自編自導,並在首演時親自擔演,然後才把英語版的演出重任交棒予伊夫.雅克。此劇雖為安徒生誕辰二百年誌慶之作,但並非直接演繹安徒生生平或他筆下的世界,而是借題發揮以立體投射與跨媒體技術,打破劇場空間想像,去敘述一個藝術家的故事。如欲欣賞最新投映科技如何與傳統敘事劇場有機結合,這個大師示範作就不容錯過了。


(原載於2008年6月13日《星島日報‧演藝評台》)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資深藝評人及表演藝術研究者,自1998年起於港澳不同媒體上發表有關劇場、舞蹈及視藝等評論與專題文章。曾任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項目經理(2015-2017)及香港舞蹈聯盟《舞蹈手札》編輯(2020-2021)。現職大專講師,並分別為香港舞蹈年獎、香港小劇場獎及 IATC(HK) 劇評人獎評審委員,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評論組顧問及舞蹈、戲劇、藝術評論界別之審批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