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黑的舞台光圈由大至小,再變成線,慢慢拉濶,然後在不斷的閃光中,赫然發現表演者的身體,由一個到四個六個,演出中表演者的身體與流動的光影和音樂互相呼應,一時光區隨著表演者身體移動,動作有機;一時黑影表演者身體重疊,宛如多爪怪獸在台上舞動。《賣命引擎》成功地把燈光與表演者的身體結合,形成一場表演者與燈光合作的舞蹈演出。
舞蹈創作走到二十世紀末,許多創作人已開始跳出身體動作,在發掘身體潛質以外,更積極嘗試引進新媒介如錄像,又或者激光,比利時編舞Wim Vandekeybus是 著名例子;由基迪昂. 奧巴扎內克創立的澳洲舞團「出奇舞」亦經常探索不同媒體,舞台元素之間的化學作用。
《賣命引擎》是一個將身體動作與激光投影與數碼技術運用作有機結合的作品,奧巴扎內克嘗試的不僅是將身體作實驗場,而是將舞者與新媒介作對等的嘗試──不是以表演者為主,新媒介為副,而是讓兩者作對手戲。奧巴扎內克獨舞作《閃光》是表演者與錄像的雙人舞,但錄像依然是錄像,預先錄製的結果是《閃光》不能 成為真正互動的作品,舞者需要緊記錄像投影的位置。
《賣命引擎》則是這嘗試的再發展。奧巴扎內克與《閃光》互動程式設計師弗烈德.韋斯再研發新的程式,令流動的影像擁有生命,與表演者產生有機的聯繫,可以說,影像是與表演者同台演出。當表演者在台上舞動時,不論白光、黑影、黃燈還是綠線,與他們都有交流,在身體或四肢游過的光線,彷彿在跳舞,叫人想到身體的二元性,光影與人體互為表裡,一體兩面,而演出中 幾位舞者時而重叠,時而分離,又表現出人際關係中的張力。科技的運用能流暢地呈現這種複雜性,黑點聚成陰影,覆蓋整個表演者的身體,慢慢陰影散開,大家 才發現那裡是幾個表演者交疊成一個身體的假象,那種如影隨形的效果,是的確叫人大開眼界的,也增廣了 想像的空間。
表演者身體肌理在舞動時,有其物理性,這與技術性的燈光設計呼應,而光影在表演者身體游走時,為此提供了一個寓意;演出中光影與表演者基本上同時存在舞台上,有時共同進退,有時各有動作,線條與圓點在台上或聚或散,本身形成一種獨特的吸引力,叫觀眾不轉睛地看這些點線形成的圖案,他們為舞台製造出不同的層次與空間感,也為表演者製造了不同的處境與空間。演出中的點線運用是極為大膽,從小到多,從無到有,與舞動的身體營造了這個演出。與表演者共同成為這個演出的主角,無分主次。
《賣命引擎》的確叫人看到科技運用在劇場創作上的可能,它不再是一種輔助工具,已是能獨當一面的創意載體。
(原載於2010年8月《「新視野藝術節2010」導賞,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出版》)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