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後代 »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新視野藝術節)
演出單位︰鄧樹榮戲劇工作室及戲劇盒(新加坡) »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日期︰19 - 20.11.2010
城市︰香港 »
藝術節︰新視野藝術節2010 »
藝術類別︰戲劇 »
劇場是關於演繹的,只要有當代的視野,就有合時宜的劇本。鄧樹榮在2009年底到2010年初獲新加坡「戲劇盒」之邀,為他們訓練華語演員,並在由新加坡濱海文化中心委約、戲劇盒統籌的「新加坡華文戲劇回顧展」中,導演一個劇作。在一堆劇本中,他挑選了林春蘭寫於1992年的《後代》。一個創作於十八年前的劇本,一個新加坡華人家庭的故事,一個香港演員兩個新加坡演員的跨洋合作,落在導演鄧樹榮手中,只會成為尋找更新穎突破的劇場演繹的理由。
《後代》的角色只有一個母親與兩個女兒,她們因著家中惟一的男丁是同性戀兼患上愛滋病而面臨絕後,三人的內心世界都起了變化。劇本貫穿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新加坡,面對劇本寫實呈現的本土文化,來自香港的導演這個身份,已將鄧樹榮帶向某種美學選擇。
有別於這個戲劇回顧展的其餘三個新加坡導演大幅刪改劇本的做法,他決定將劇本完整呈現,卻刻意擺脫劇本原本的寫實主義傾向。首先,在演員演繹方面,演員在演出期間會遊走於角色與類似說書人的敘述者之間,在觀眾前面直接進出角色,帶出強烈的抽離感;對於舊新加坡的呈現,鄧樹榮採用了多媒體的呈現方式,以影像來交代時空的變化,營造出很強的意識流;第三,鄧樹榮亦安排了一個現場音樂師,讓他以樂器與演員作即興演出。
「這個劇是關於傳統家庭如何在現代化衝擊下產生突變。但我感受更深的是,一個人在客觀挑戰下,如何自處。劇中人物都在盡力克制自己,維持成員之間表面的和諧,最終卻無法不講出自己最心底的話,一旦講出來,就產生一種很強烈的悲劇性。」鄧樹榮說。
(原載於2010年8月《「新視野藝術節2010」導賞,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出版》)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