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禁區
文︰Obi | 上載日期︰2010年10月4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節目︰防疫禁區 »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演出單位︰影話戲 »
地點︰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多媒體劇場
日期︰24 - 26/9/2010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防疫禁區》通過一個防疫故事來探討人的價值。雖然故事背景G城是個虛構城市,但香港經歷過沙士、淘大花園隔離、豬流感預防疫苗副作用等等問題,令觀眾對這個故事產生極大共鳴,亦令這個《防疫禁區》成為一個屬於香港人的故事。

 

羅靜雯創作這個虛構城市以至禁區內的地下城市,構想大膽而有心思:管理G城的不是一個政府,而是一間公司;領袖不是總統不是特首,而是公司的CEO。雖說虛構,但在今日商業掛帥的社會裏,「統治」人民的不是富可敵國的誇國企業公司嗎?而故事情節緊湊,由開始新聞發報會介紹預防血管病的藥物,到主角孕婦因接受疫苗而反受感染,之後與丈夫逃亡至防疫禁區,情節環環緊扣,充滿追看性。

 

然而劇本亦不足之處。《防疫禁區》雖然充滿刺激觀眾思維的情節,但對於這個虛構城市以至虛構禁區,加上大量引發思巧的命題,如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之類,令觀眾忙於接收思巧又接收,一時間消化並不容易。尤其是在故事裏十分重要的地下城市,十多年來在幽禁下生活的「血管人」的社區結構、生活方式、人物關係、感情,現時也只是由血管人靡靡道來,有時候難免沉悶。地下城市每年「進貢」一名活血管人到地面進行活體實驗,以換取食水物資供應這個重要情節,亦只是說話交待,縱使引起女主角反感,但情節仍沒有了應有的震撼。

 

故事可以「說」出來,也可以「演」出來,但演出來會較深刻。如劇中兩對夫婦的關係:主角夫婦生死雙隨,由頭演至尾;但醫生跟太太也是生死雙隨,而且從來沒有「打鑼打鼓」式的對白(基本上太太昏迷床上,從沒有說過一句對白),這對夫婦的關係在劇中展現加起來不足一分鐘,但演來感情同樣深刻。故事能演出來的話,便不用多說。因此地下城市這個充滿發展空間的場景和豐富的人物與情節,有沒有可能在兩小時內「演」出來而非「說」出來呢?若能做到,全劇應該更加可觀。

 

故事所探討的問題:人的價值為何?個人價值與集體價值如何取捨?誰可以決定誰作出犧牲?雖然有點老生常談,但仍然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演出方面,陳曙曦和張可堅等資深演員,演出手到拿來固然精彩;而飾演記者的角色設計亦十分出色。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專業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