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話戲」的最新原創劇《防疫禁區》,嘗試以不明病毒突襲小城的故事,呈現人性的光暗兩面,也帶出個人與集體間之利益如何取捨的兩難思辨。先不去質疑劇中的人和事的真實性有多高,畢竟這是一個完全虛構的原創劇,但編導羅靜雯想透過這個故事引發觀眾反思的地方實在太多、牽涉也太廣了,整體令人甚為失望。
《防》劇把故事背景設定在未來,不明疫症「V病毒」突然於一個叫「G城」的地方爆發。由於懷疑病毒可透過空氣傳染,政府委託的管理公司遂將爆發源頭「中央地鐵站」列為防疫禁區,將車站全面封閉。多年後,有醫生研製出針對「V病毒」的疫苗「Z氣」,醫藥企業為了圖利,未經完全測試便把「Z氣」推出市場,然而一名孕婦卻於接受疫苗後成為了「V病毒」的最新受害者,引來各方人士的注意,希望加以利用……
電影感是劇團過去不少製作的特色,但是次《防》劇的電影感卻只來自故事的設定與密集的時空跳接處理,錄像運用與舞台上的空間處理都令人失望。故事背景明顯參考了電玩遊戲《生化危機》,設定為大企業早已從市政府手中投得整體管理權,並藉機作秘密研究以賺取更多利益。此設計並無不妥,而且甚具戲劇性,可是劇首交代有關病毒肆虐的背景,卻直接用新聞發佈會的形式向觀眾說明:陳曙曦飾演的醫生站在台中把疫症爆發的背景說出來,輔以的投映影像只有文字與簡單動畫,差不多十分鐘的時間觀眾只是在聽故事背景。
這樣的處理的確讓觀眾加快了解故事及有關醫生一角的背景,然而既然有錄像的處理,何不直接透過紀錄片播放之類的形式去作故事說明呢?相信一定更有效果。到劇的中段,當受病毒困擾的陳孝生夫婦到了中央地鐵車站月台,眾血管人現身,也是單以口述方式把整個地點及歷史發展說得明明白白……為什麼要有那麼多的敘述呢?
當然我明白編導希望把所有背景故事一一交代予觀眾,令觀眾可以更直接理解《防》劇內的世界,但即使是在劇中的每個段落之間,小女孩也會讀出老記者的日記內容去解讀劇中事件,而且每一次也一定會用上錄音重復把內容雙重說明,這樣不但未能深化當中內容,觀眾也可能因聲音重疊而妨礙理解,甚至覺得煩擾。
《防》劇內容牽涉道德倫理,官商勾結、傳媒操守,甚至生命何價等等重大議題,而每個角色也各有不同的心理掙扎,觀眾要去投入劇情再思考有關抉擇,實在吃力。即使得到一眾老戲骨壓場,十多位老中青演員們努力投入演出,還總覺得太多訊息,戲味不夠。
黃龍斌參與了助理導演的工作,其中一段以形體表達城中大小市民對政府/管理公司就事件處理的不滿,可說是黃的簽名式處理,然而就首演晚所見,好幾位演員明顯力有不逮,跟全劇的其他極寫實的表演風格也來得格格不入。佈景方面,設計師活用了場地本身的通風管道,建構成地下車站月台,也嘗試在劇場內的其他位置製作了不同裝置,令觀眾一入場便有置身疫區之感,不過由於劇場本身空間感很大,未能成功產生壓迫感,有點可惜。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