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娘不及養娘大
文︰草木 | 上載日期︰2010年4月20日 | 文章類別︰月旦舞台

 

Benny Luey
節目︰灰闌 »
主辦︰7A班戲劇組
演出單位︰7A班戲劇組 »
地點︰香港演藝學院戲劇院
日期︰29 - 31/1/2010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布萊希特是一個深受香港劇壇歡迎的劇作家,多個作品都曾在香港公演,甚至有多個不同的版本,研討會、專題論著和戲劇節也有以他為主題,其中2008年香港戲劇協會主辦布萊希特戲劇節。至於7A班戲劇組一向強調「簡約寫意」美學和布萊希特當時向東方傳統戲曲取經,提出間離效果,不以寫實為目標,可說是同出一轍。因此7A班首次以布萊希特作品改編的《灰闌》,是一個令觀眾有所期望的作品。

 

把故事發生的時地改到觀眾陌生的時空,是可以令觀眾對現實有所反思和批判,不再困於現實的思考模式。因此故事發生在高加索或者是春秋時代的中國其實是沒有甚麼關係。同樣是遙遠的時空,不過本地的觀眾可能對中國的古代有著一個固有的想像,所以負責翻譯及改編的一休會在場刊中解釋他對古代婚禮的處理。當然對中國歷史有更多的認識是值得鼓勵,不過對歷史抱持一個開放的態度,卻更為重要。

 

多年以來,7A班戲劇組已經發展一套相當嫻熟的表演形式,今次也不例外。無論是舞台設計、現場的音樂演奏,和歌隊/群眾的處理,觀眾不難察覺他們的特色。因此雖然是「簡約寫意」,台上的表演元素卻毫不單調。而歌隊/群眾和說書人的角色更為故事帶出不同的視點。本來故事是由宮廷開始,卻帶出了群眾的視點。而說書人正好提醒觀眾這是一個戲,和它對當今社會的關係。

 

戲中台詞雖然是古今混雜,中西合璧,不過內裡其實有一定的統一性,觀眾不難看到改編者的用心。其實故事由一個說書人帶出,詞彙的運用已經是以觀眾明白為目標,不用限制於古人的說話。不過有部份台詞似乎過於精煉,其中沈石德的對白,並不容易明白箇中的譏諷,而且行事過於荒誕。角色的名字不單眾多,而且也非古非今,容易令人混淆。尤其是女主角古如紗的名字,很難令觀眾聯想到她的婢女身份。

 

親娘不及養娘大,是戲中戲的主旨。絃外之音是高鐵爭議中,作為地主的原居民和真正在菜園村生活的居民的分野。戲中重視的是養娘對孩子的感情,而不是親娘把孩子作為搖錢樹。戲中的角色是忠奸分明,現實的是非卻難分對錯。當然以戲中戲的表達,劇作者的態度卻亳不含糊。不過序幕的論述,除了是重覆論點外,並未能刺激觀眾的思考,而地主和租客的不同價值也未被突顯,削弱了主旨的批判力度。


(原載於2010年4月第49期《城市文藝》)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