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十足的曼加尼亞的誘惑
文︰鄧蘭 | 上載日期︰2011年11月10日 | 文章類別︰藝術節即時評論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世界文化藝術節)
地點︰沙田大會堂演奏廳
日期︰4 - 5/11/2011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看了11月4日「游藝亞洲」的《曼加尼亞的誘惑》。這個節目單是名稱已十分特別,拆開指曼加尼亞音樂在劇場形式表現出來的一種令人難以抗拒的誘惑。源於北印度沙漠地區的曼加尼亞樂師過去專為宮廷和貴族演出,世代相傳。這種北印度傳統音樂主題多元,由宮廷樂曲到蘇非教派為主題的歌曲都有,也有婚喪和祭天求雨的宗教詩篇。今次來港獻技的四十位樂師包括老中青三代人的歌者和歌手。

 

民族傳統音樂劇場化,重要是保留音樂原有的特色之餘,如何將之通過劇場的塑造,炮製出別開生面而富創意的形式,把傳統的藝術賦予新形象。這方面導演Roysten Abel參考了荷蘭紅燈區的表現形式,把樂師安排坐在如窗櫥般的格子組合中,每格裝上燈泡,不同樂師演奏時,燈泡便會亮起,除了帶領觀眾聚焦在演奏樂師身上,亦作裝飾。入場第一時間被台上的窗櫥格子吸引,引子由卡曼沙琴的樂師帶出一種低沉平啞的聲調,良久上面一個格子的燈光亮了,一歌者開始高歌,嘹亮的歌聲即時瀰漫場地,歌聲漸趨高吭,接著旁邊幾個格子的燈泡同時亮起,裏面的歌者接著歌唱。就是這種移動,引領觀眾走向曼加尼亞的音樂。

 

Alfat Un Bin In Bin闡釋神愛的本質,神存在大地、生物宇宙之間。Halariya是慶祝嬰兒誕生之歌,Neendarli表現一位妻子對丈夫的眷戀,望與他共度良宵。曲目主題不是神性便是頌詠生命,但音樂與歌聲卻是濃烈豐厚,並不沉寂,就算在獨唱時歌者的高超技巧,尤其擅用顫音亦能震懾觀眾的感觀。其他樂器如多拉克鼓或笛子的加入,使樂曲更豐滿。歌者的奔放如同釋放自身的能量來與天地接觸,縱然只坐在格子內,雙手的動作已足顯其敬神愛天的心。

 

此節目除了setting融入新貌,成功更在其新思維。連續不斷的樂聲、歌聲互間或齊奏本已有一種很強的凝聚力,而燈光更激發曼加尼亞音樂奔放雄邁的特色,讓人不知不覺逐步走進曼加尼亞的音樂世界。此外編排上不乏炫技時刻也令觀眾情緒高漲。除了歌者不斷引吭高歌,不同樂器亦同樣發揮得淋漓盡致,除了上述樂器,阿爾哥蕯笛和木製雙響板、口撥琴均有獨奏機會,此外朵兒鼓和巴邦鼓的演出,更是出神入化,其中激響段落,不遜pop music,某些部分亦帶rock味,極速的節奏把節目帶到另一高潮。另一位炫技高手則是指揮Daevo Khan,節目開始不久便出場,初時以為他是舞者,因他指揮的雙手如同舞蹈一般,又似魔術師,手一指,他指向的格子的燈泡便即時亮起。中段轉身面向觀眾帶領大家打拍子,也是一種現代手段,除了欣賞,予人機會參與更可直接與觀眾溝通。他多功能的角色令此節目更有美感和充滿節拍。

 

通常這類演出歌者與歌手靠著動作、眉目溝通做到合拍,今次各人在格子裏該看不到其他人,只靠指揮和自己經驗而演出各自的部分,但依然極之連貫和流暢,可見其默契相當。

 

Abel早期專注莎劇,1999年開始以原創劇聞名於國際劇壇,近年與印度街頭藝人合作,從而接觸到曼加尼亞的樂師,才創作了《曼加尼亞的誘惑》。這場節目在導演的創意下,觀眾對曼加尼亞的音樂肯定有深刻印象,除了歌手和樂師的非凡技巧,應該是那種躍動、極速的節奏,能量十足的音樂絕對可與西方現代pop music看齊。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藝評人、文化工作者。曾當市場推廣工作,近年專注文化及藝術之推廣,評論範圍涵蓋戲劇、舞蹈及音樂節目;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