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與陳七》從劇名到宣傳海報造型也懷舊得很,想不到看演出的時候,也聯想到八十年代初(還是七十年代末?)電視節目《歡樂今宵》內的短劇《蝦仔爹哋》。《蝦仔爹哋》講兩父子的生活趣事、兒子拍拖結婚等等,每集大約五分鐘。為何會有這個聯想?因為《安娜與陳七》也是以每場幾分鐘的片段訴說一對男女安娜與陳七由相遇到相戀、結婚之後婚姻出問題的故事。但看此劇並非一晚一段而是連續二十七段(不計中場休息)。生活片段獨立地看沒甚麼問題,不停地看兩個半小時卻顯得零零碎碎,要說的男女關係總是不夠深入搔不到癢處。據說此劇原是從「糊塗戲班」另一演出《靚太作死》魏綺珊的角色自傳發展出來,而導演兼演員陳文剛已將首演原長三小時的演出縮短,但看來刪剪仍未足夠。
用生活片段組成故事本無不可,但當每個片段搞笑有餘而深度不足,故事便顯得單薄。現在觀眾看到的只是一連串的事件,但對兩位主角的成長以至內心世界的了解卻很片面,因而對二人的遭遇難以代入。陳七由電話也不敢打的一個憨直男子,變成風流成性的「大滾友」;安娜由事業女性變成會自尋短見的弱女,當中內心世界的轉變才是最值得探討最吸引觀眾的一環。若果大膽地打破原來片段式的框框,重新挑選事件編寫劇本,對二人內心世界作更深入的探討,演出效果相信會更好。
至於演出風格方面,佈景、服裝和所有2D道具均反映心思。作為一齣喜鬧劇,四位演員演出落力:陳文剛與另外兩位飾演多角的演員演出充滿娛樂性,尤其是陳數度以演員身份跟觀眾互動(如直言人手不足要演員換景),充分反映其熟練的舞台技巧和敏捷的思維。另外兩位演員一人分飾多角亦誇張胡鬧得討好(令人聯想到《歡樂今宵》並不出奇);相比起來魏綺珊的身體語言、對白處理與演出節奏均較為踏實,未知這是否導演刻意要求,讓魏踏實地言情。然而現時的效果卻令她有點格格不入。此外兩個角色經歷人生十多個寒暑,年青時跟成熟時總有分別,但兩位主角似乎未能立體地演繹他們在不同人生階段的不同面貌,反映劇本在描寫角色方面以至演員掌握角色的不足之處。
相信《安娜與陳七》的演出意圖是要以一齣喜鬧劇來探討男女關係。喜鬧劇也能探討嚴肅的命題,胡鬧浮誇的角色也能打動觀眾。若將安娜與陳七這兩個人物豐富的背景資料重新整理,將演出重點由笑料重回到角色身上,演出應該更可觀。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