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失落的動物愛
文︰梁展慶 | 上載日期︰2011年8月12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節目︰山羊 »
主辦︰同流工作坊
演出單位︰同流工作坊 »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日期︰7 - 10/7/2011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動物愛(或稱人獸戀)在性保守的社會是一個禁忌。所謂禁忌就是不可討論,不容討論,不能討論,因為一說就挑起反感的情緒,令理性想法無從下手。因此「同流」選這個戲實在很勇敢,讓動物愛呈現在舞台上,企圖帶起甚麼是愛的討論。但可惜的是,在我觀看的那一場演後座談會中,觀眾迴避了這個議題,甚至連以道德批判的意思也沒有,對動物愛的反思也就如此失落。

 

先說這戲。整個戲環繞一對外人甚為艷羨的老夫老妻:丈夫Martin剛剛贏得建築殊榮,執掌一個千億建築項目,事業如日中天;兩夫妻恩愛如昔,在太太Stevie出門前還耳鬢廝磨地纏綿一番。雖然兩夫妻都不太接受同性戀的兒子,但因幻想他不過少不更事,父子母子關係也甚和諧。可是,當Martin向老朋友Ross坦白相告其和山羊Sylvia的戀情時,整個戲就變得急轉直下。到Stevie得悉丈夫有山羊外遇後,愛的互相包容和體諒頓然瓦解,奚落、傷害、破壞、殺戮乘勢入侵,暴力如自動電梯般層層升級。到最後,吵得房子也反了,外遇也殺了。

 

愛這時在這個親密關係中起不了作用——不能引起對對方心事、想法和感受的興趣,反而將自己的妒忌、歧視、凶殘合理化。當符合大眾思維和道德的「合理」期望催化仇恨,愛反而成為數算自己受了多少傷害的理由。當人和人的愛並不如期望般甜美或正面,難道人和動物的愛戀又一定如規範所說般「變態」?

 

其實這當中牽涉的是「合理期望」的想法。所謂「合理」,不過是合自己的理,而成理的依據往往是習慣。我們都習慣了從自己出發,別人和自己不同就看不順眼。習慣了嘗試新事物就覺得不這樣的人墨守成規、食古不化;習慣了理性就認為情緒化不可理喻、應予以壓抑;習慣了喜歡異性和一對一關係就想像同性戀、雙性戀、動物愛、多元關係都是性變態、精神病;習慣了吃動物就譴責和動物有情有慾的人不知所謂;習慣了以甜言蜜語討好他人就假設「毒男」、「宅男」有問題……習慣令人對其他可能視若無睹、置若罔聞。習慣令人覺得自己那一套才是最好,所以可以任意貶低其他人的選擇——Stevie覺得Martin和羊相愛匪夷所思,和羊交合不知所謂;Martin認為兒子Billy是「死基佬」,Billy又認定父親和羊交合十分變態。習慣叫人們認定不像自己的都是異常、都是變態、都要改正,沒有認真想想有甚麼不恰當。當對方述說自己的心事時,人們都往往怒上心頭,想著如何駁倒對方或急著說出自己的想法和受到的傷害。

 

動物愛這議題,其實可以通過這個戲來展開一次理性的討論,可是可能因為這習慣的緣故,在演後座談會中,觀眾也迴避了這個話題。動物愛可以嗎?可行嗎?是病態嗎?是錯覺嗎?愛是甚麼?人和動物是同類、可以平等的嗎?我見鄧偉傑和方俊杰在他們的說話中企圖帶起觀眾的討論,可是這些「敏感」的議題很快被轉移視線。好像有觀眾說Martin很自私,只因為自己愛上Sylvia便一意孤行,傷害了太太,將其帶到「有外遇很自私」的道德判斷去,迴避了動物的元素[1]。

 

《山羊》涉及的議題是主流以外的偏鋒,演員在演這個戲時,不論是在壓抑和爆發之間、在亢奮和爭吵之際,和在想像/代入和現實之中,需要的能量都很強。在我觀看的那場,兩位主角所展現的能量,似乎未夠營造戲的張力,和角色情緒的爆炸力,致使觀眾未能體會Martin的孤寂以及看見Sylvia死了的悲痛,也感受不了Stevie最後要殺死Sylvia的決心和衝動,令觀眾最後見到山羊屍首時,有突兀和失笑的感覺。反而間場期間的燈光能夠帶出Martin的孤寂,但終究只是一刻,所營造的感覺未能持續下去。

 


1. 題外話地回應那觀眾的想法:其實Stevie又何嘗有去了解Martin,難道殺了Sylvia一洗心中之恨就可了?Martin對妻子和老朋友欲言又止,沒人明白的孤獨感不為人所明白,也沒有人想去明白。人和人相處難,因為人只能直接切實的感受自己、體會自己,對他人的經驗只能想像。不過就是隔了一重,肯做還是多了了解,多一點考慮。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