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男非女》有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二次大戰前,一名上海舞小姐與一名英軍少尉相戀,但兩人被迫分開失去音訊,不能長相廝守;到今日時空,香港女子嘉瑛與大陸青年郭忠因各自擁有神秘的魂瓶碎片而認識,在研究過程中發現當年上海舞小姐與英軍少尉的往事,而更重要的是原來那正是二人的前世。
編導羅靜雯對舞小姐及少尉的感情發展寫得細膩感人,尤其是二人互生情愫又自我克制的表現,處處牽動觀眾情緒;不得不稱讚兩位男女主角張雅麗和葉榮煌,兩人同時飾演現代香港女子和大陸青年,不論外型以至舉手頭足也判若兩人,觀眾在投入故事的時候,一時三刻未必能意識到兩個角色由同一位演員演出。而作為一個有關前世今生的愛情故事,故事發展下去,兩人轉世後竟然是男女倒轉(舞小姐今生為郭忠,少尉今生為嘉瑛)算是出人意表。而當中一些情節的鋪排,如前世少尉中槍死亡,今生嘉瑛意識到身分感到胃痛;前世日夜等候來信的舞小姐,今生郭忠亦時常等候嘉瑛回音,兩人身分被揭示後亦令人回味。香港女子有著少尉靈魂,大陸青年帶著舞小姐前生,算是男中有女,女中有男,亦男亦女,又非男非女。
《非男非女》兩位主角前生一中一英,今世一中一港,對白與情節隠隱帶出政治味道:香港人於回歸前學習與英國人華洋共處,回歸後則學習與祖國磨合。這種歷史帶來港人的身分迷惑:九七前作為殖民地子民,既不是中國人,也不是英國人(雖然拿著英國護照);到今天雖說回歸祖國,大部分港人仍以香港人自居,跟國內華人仍有很大差距(在某些議題上可以說是水火不容)。多少年來落得不中不英,左右不討好甚至左右不是人的下場,實在始料不及(真的有點不三不四不男不女)。但編導相信,中英也好,中港也好,互相對立(像舞小姐跟父親一樣身染鴉片煙癮,所以對英國少尉心存芥蒂)便不能共存,必須放下自我互相了解才能共存。像今生嘉瑛帶郭忠到中環匯豐銀行參觀「佔領中環」,郭忠帶嘉瑛到古墓查探,今生有這樣的空間與自由去進行文化交流,相信再續前緣的阻力會少很多。
藝術設計方面,《非男非女》用一個相框一般的設計作舞台,相框四周以白色浮雕點綴(如時鐘或書本之類的形狀),這個名副其實的鏡框舞台,令演出有如在鏡框或相框內進行,像一幅活的舊相片,充分切合故事考古的味道。劇中飾演非男非女一角的林兆霞,演出十分出色,說話語氣以至身體語言也做到時男時女;而現場投射的影像,時而不同顏色時而鏡面效果,亦充分配合非男非女的演繹,令演出更上一層樓。
整體而言《非男非女》實在出色,當然當中的政治隱喻,不同觀眾基於不同年齡背景會有不同的體會,有些可能只看到一個愛情故事,但那並不打緊,像很多有多個層次的故事一樣,若果觀眾只看到最表面的一層——一個感人的愛情故事,觀眾還是會滿足的。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