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蛻變的霍小玉與李益
文︰文心 | 上載日期︰2012年2月3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節目︰情話紫釵 »
主辦︰香港鎂藝社
演出單位︰毛俊輝戲劇計劃 »
地點︰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
日期︰6 - 8, 10 - 14/1/2012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情話紫釵》自首次公演後,在短短一年間,亮相上海世博會、北京及深圳的舞台,年初載譽重演,我觀賞了壓軸的一場。

 

《情話紫釵》的吸引之處,莫過於其鑽石陣容:導演是當代戲劇大師毛俊輝,文本創作是「無間編導」莊文強和麥兆輝,還有「金像美指」葉錦添及音樂劇王子高世章;至於台上演員也是獨當一面,光芒閃耀歌影視舞台。基本上,一看製作名單,便不用多問故事內容,直接購票進場可也。

 

此劇打破了戲曲、話劇、音樂劇的界限,糅合不同的舞台表演,今古對照,以粵劇《紫釵記》的片段為背景,而演員扮演觀眾,評頭論足之餘又插科打諢,描述現代人的情愛觀,再穿插幾段現代的男歡女愛,以及故事主幹──現代版的李益和霍小玉故事。

 

故事對摩登男女的自由情慾和商界職場的明爭暗鬥,刻畫得入木三分。摩登霍小玉獨立能幹,一往情深,更主動示愛;而摩登李益精明世故,腳踏兩條船,貼近《紫釵記》原型《霍小玉傳》的李益角色:他拋棄霍小玉,入贅豪門,財色兼收,平步青雲。

 

非一般的才子佳人

 

有些觀眾可能覺得故事沒有清楚交代《紫釵記》中霍小玉與李益是怎樣悲歡離合,只有粵劇好友才知道來龍去脈。不過,我倒認為如果觀眾因《情話紫釵》而翻閱《紫釵記》的原委,這才是《情話紫釵》真正的成功。

 

其實,就劇情而言,《紫釵記》屬於俗套的才子佳人故事:一見鍾情,兩情相悅,私訂終身,可是盧太尉設計招郎入贅,李益落得遠方參軍,幾番波折,卻阻擋不了霍小玉的情重與李益的節義,上演經典的「劍合釵圓」,有情人終成眷屬。

 

《紫釵記》之所以感人,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唐滌生的改編和填寫的曲詞。唐滌生把李霍兩人的愛情故事改寫成「女有情,男有義」,而且曲詞辭藻華麗,配合耳熟能詳的樂曲,如〈潯陽夜月〉,譜寫出蕩氣迴腸、膾炙人口的片段,如〈劍合釵圓〉:

 

霧月夜抱泣落紅,險些破碎了燈釵夢。喚魂句頻頻喚句,卿須記取再重逢。嘆病染芳軀不禁搖動,重似望夫山半崎帶病容,千般話猶在未語中,深驚燕好皆變空。

處處仙音飄飄送,暗驚夜台露凍,讎共怨待向陰司控,聽風吹翠竹昏燈,照影印簾攏。霧夜少東風,是誰個扶飛柳絮呢?

 

綠葉扶牡丹

 

除了謝君豪與何超儀飾演的男女主角表現出色外,一些次要角色也演出精湛,頗起畫龍點睛之效,令這齣音樂舞台劇更為可觀。例如,潘志文簡單以騰雲駕霧似的凌空做手,演活了黃衫客的豪邁。張繼聰一身黃色西裝,再把「鮑魚刷」的髮頂染黃,甫出場,便「艷壓四座」,他自我介紹說:「我叫Ian Wong,黃衣人。」對白趣怪,惹來哄堂大笑。他飾演的是黃衫客的現代版,從好打不平的俠客搖身一變為愛情保險經紀人,其對現代愛情的諷刺,不言而喻。

另一位值得一提的是飾演古代霍小玉的胡美儀,她是科班出身,做手唱腔有板有眼,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她的戲服和化妝。

 

第一幕是李益因拾釵而結識霍小玉,其時胡美儀一襲紅衣,據聞這紅衣是形象及服裝設計葉錦添從天子腳下的北京城訂製而來。這個紅色,怎形容呢?是正紅、大紅、中國紅,奪目而高貴,呼應了霍小玉是貴胄之後的身分。其後再見霍小玉,是她以為給李益拋棄後,向黃衫客哭訴。這時候胡美儀的外衣換上白色,唯下沿部分仍是紅色,形成白紅的漸變效果,彷彿訴說主人鉛華盡洗,今不如昔的慘況。後來霍小玉與李益重逢,從針鋒相對至冰釋前嫌,胡美儀換上了淺粉紅色的戲服,似是反映她身心俱疲,但仍不失大家閨秀的風儀。最後兩人有情人終成眷屬,胡美儀披上艷紅外褂,為大團圓結局描上圓滿的一筆。如此巧用戲服,不可不說是匠心獨運。

 

另一特別之處,是胡美儀的化妝。她頭梳高髻,臉上塗白後再抹上胭脂,有幾分日本藝妓的影子,但細看後,倒覺像唐代的仕女圖。《紫釵記》脫胎自唐代蔣防的《霍小玉傳》,把霍小玉的儀容還原為唐代的裝扮也是合適的;而日本深受唐代文化影響,驟然有此印象也是情理之中。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