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小說《西遊記》,描寫了孫悟空誕生成長,四師徒堅毅取經以求不朽的事業,是一段人生追尋理想的歷程。是次觀賞搬演上台的《西遊記》,附在原著的地方實不多,主角落在唐僧身上,並於劇末投影文句,闡述史實中唐玄奘取經回國後的學說,傳達一種破除執著,學會無求的頓悟。與原著有截然不同之處。
此劇由「香港展能藝術會」主辦,用意打破不同界限。通過飾演孫悟空的健聽者與八名聽障人士參與演出,在沒有對白的空間之下,藉現場敲擊配樂、燈光及錄像等劇場效果,運用中國傳統戲曲手法,以傲、妒、怒、惰、貪、食、淫此西方的七宗罪來貫通全劇。現實上,《西遊記》原著內多諷刺人性,如貪婪好色的豬八戒,或魯莽好勝的孫悟空,中西方對人性的描繪大概可同歸。
全劇脈絡尚算清晰。序幕,唐僧盤坐地上,七名戴上不同臉譜的演員,憑形體動作演繹各種「罪」。然後,孫悟空誕生並與天兵大鬧一場,豬八戒醉後調戲嫦娥,及沙僧摔碎皇母娘娘的琉璃盞,除了推進劇情,亦見他們所犯的七「罪」。到了白骨精上場,誘使四師徒,結果剩下唐僧在台上,連他亦擺動身體呈現七宗罪,序幕時戴上臉譜的七「罪」亦陸續再現,直到唐僧獲得超脫。
惜劇長約一小時所限,篩選後情節難免簡化,尤以三名徒弟先後願意與唐僧一起遠赴西天取經,便顯得不夠說服力。也許,這劇的重點不在於此。序幕和尾聲,投影字句所述說的是,唐玄奘生平和學說的史實,中間才嵌入《西遊記》內四師徒取西經這神魔故事。最後,經歷七宗罪,唐僧緩緩除下袈裟、佛珠乗頭冠等外物,「我執」放下,超脫頓悟。
全劇糅合各方表達技巧,仍以中國傳統戲曲為本。畢竟,演員非專業出身,在中國戲曲老師指導下,身段造手及表情,舞刀揮旗,已見所下的苦功,一些瑕疵及掌握時間的不準繩,尚可接受。唐僧被白骨精誘惑,在兩位演員飄動長白布,配上錄像,令唐僧差點溺斃於「罪」海裡這一段,頗為深刻。劇中宜多用錄像投影,豐富舞台。雖此劇有打破界限的意圖,不過在眾人做著戲曲造手及走步時,播出並跳著韓國組合Super Junior現時流行的歌曲Mr. Simple,就略為突兀。
謝幕時,少了掌聲,換來是觀眾向演員熱烈揮動雙手,以示支持。細看四周,坐著各種年紀、不同種族及健聽聽障人士,而且,別的場次還附設口述影像服務及點字場刊,多元共融。台上,沒有對白,仍能呈現舞台語言,只是,可無障礙欣賞劇場演出,並非理所當然的事。豁然頓悟,知足。
(原載於2012年2月《城市文藝》第56期)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