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網絡流言氾濫的時代,大家都嚷著什麼「有圖有真相」,可是即使透過拍下來的影像,我們是否就可得知真實的全部呢?台灣的「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製作的《膚色的時光》,就巧妙地以一台兩面的方式,把一宗謀殺案的來龍去脈,遮遮掩掩的演繹出來,讓觀眾徘徊在看見與不看見之間進行推理,甚具心思。
《膚》劇的舞台被一整塊佈景板分成兩半,相對而座的觀眾因此只能看清面向他們的那一半演區上的演出,在板後另一面的演出就只能透過模糊的同步錄像去揣摩,甚至只能靠佈景板離地的數尺空隙,或透過板中央的一扇門及旁邊的一個方框,去窺探或猜想對面演區的活動。
這樣的表演形式使各坐一方的觀眾產生不同觀感。筆者在A區看到的「真人演出」較多,似乎看到更多「真像」;而據知在對面的B區,由不同角度拍攝的影像令觀眾有更多想像空間,但也會有認知被有限影像所操控之感。
編導王嘉明還將不少有關視覺認知的符碼作為角色名字及注入劇情,跟觀眾透過不同模式去理解舞台上的故事互相呼應,再加上陳綺貞的音樂貫穿全劇,《膚》劇在視聽兩方面皆令人滿足。若然在上半部加快節奏,稍露一點暗藏的殺機加強張力,結尾揭開真相時也多一點舖陳,整體效果將更為出色。
觀賞場次︰2013年1月26日 2:30pm,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文章已刊於2013年2月2日(六) 《經濟日報》〈副刊︰觀後感〉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