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後的《胡桃夾子》
文︰馮顯峰 | 上載日期︰2013年3月4日 | 文章類別︰月旦舞台

 

節目︰胡桃夾子 »
主辦︰香港芭蕾舞團
演出單位︰香港芭蕾舞團 »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日期︰14-16, 20-26/12/2012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舞蹈 »

每年的聖誕佳節,熱戀中的情侶們都在普天同慶之外,總為該預備甚麼節目、禮物而煩惱。貼心的「香港芭蕾舞團」(簡稱「港芭」),也為人們預備一齣應節的芭蕾舞劇——《胡桃夾子》。《胡桃夾子》是柴可夫斯基的三部芭蕾舞劇之一,而過去十五年「港芭」每年也是重演謝傑斐的版本[1]。「港芭」今年終於委約澳洲編舞泰蘭斯.科勒(Terence Kohler),創作新版本的《胡桃夾子》。科勒版本劇情推進撲朔迷離,舞台空間千變萬化,亦讓「港芭」舞者有更多機會發揮。

 

劇情更豐富

 

一開始,女主角嘉麗及她哥哥費殊睡前往父母撒嬌。深夜費殊竟被老鼠拖進玩具屋內,嘉麗為尋其兄亦走入了玩具世界。嘉麗在玩具屋內找不到費殊,反而遇到她的玩偶嘉晴。之後嘉麗離開玩具屋終於見到費殊,但同時也遇上了胡桃夾子與老鼠王的決鬥。戰事告終,嘉麗與費殊依著預言,帶著胡桃夾子進入了聖誕樹頂的另一個國度,並遇見芭蕾公主(亦即以往糖梅仙子)。一番群舞、民族舞及胡桃夾子公主的雙人舞(Grand pas de deux)後,嘉麗與費殊也回到現實的睡房[2]。新版的劇情比舊版更為曲折,筆者要預先細閱場刊才跟得上舞台時空的交錯。《胡桃夾子》作為聖誕的合家歡節目,這劇情對觀眾中不少的小朋友又會否有點複雜呢?

 

芭蕾舞者更多機會發揮

 

以往的《胡桃夾子》都由一位女舞者飾演嘉麗與糖梅仙子,所以舞迷的目光均落在嘉麗/糖梅仙子及胡桃夾子兩位舞者。科勒這次讓嘉麗與芭蕾公主由兩位女舞者演繹,再加上費殊、老鼠王、嘉晴及胡桃夾子,使得舞團內的舞者均能獨當一面。嘉麗與嘉晴二人精準合拍的雙人舞,更令筆者眼前一亮。這夜飾演嘉晴的是「港芭」的新成員:康蒂思.阿廸雅(Candice Adea),她曾是「菲律賓芭蕾舞團」的首席舞蹈員。不過,科勒所編的埃及舞讓筆者失望:女舞者上半身是模仿非洲舞的托掌姿勢,下半身卻是筆直的足尖舞步。南轅北轍的舞步集於女舞者身上,形成視覺上撕裂式的不協調。

 

雪花仙子有欠輕盈

 

這次新版的服裝設計師是來自西班牙的祖迪.洛(Jordi Roig)。舞衣整體也設計得更細緻,尤其是老鼠王的造型實在一改以往笨拙的印象。然而,筆者認為雪花仙子的舞衣,卻成了洛設計的瑕疵。雪花仙子的造型猶如電影《哈利波特:火盃的考驗》裡「波巴洞魔法學校」的校服:高貴的粉藍舞衣配上絨帽,但這亦令雪花仙子失去昔日雪花般輕盈的感覺[3]。

縱使《胡桃夾子》本身極為應節,但情侶若每年也以觀賞《胡桃夾子》慶祝聖誕,不出數次也會厭倦吧。希望不用再待十五年,「港芭」才會更新十二月檔期的節目。其實,「港芭」可以參考「英國皇家芭蕾舞團」的安排:《胡桃夾子》與《仙履奇緣》隔年上映。這樣想必令觀眾每年也「聖誕快樂」[4]。

 

[1]柴可夫斯基於1840年5月7日在俄羅斯出生。柴可夫斯基絕對可以稱得上為「偉大」的音樂家,因為他為音樂注入強烈的情、怠動人的熱情,深刻的程度可謂前無古人。他率先採用極端的力度指示波器(是首位使用pppppp來表示極輕聲的作曲家),發掘各種鮮明的管弦樂色彩,利用樂器製造近似聲樂的效果,尤見於其三部芭蕾鉅著《天鵝湖》、《睡美人》和《胡桃夾子》。(資料撮自場刊介紹)
[2]為人熟悉的糖梅仙子獨舞音樂: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z_f9B4pPtg
[3]雪花仙子華爾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_NgjcJAS0U
[4]英國皇家芭蕾舞團《胡桃夾子》足本: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2A0chq1ERg

 

(原載於2013月3月《三角志》)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願以字為舞影留痕,望借文讓思緒飄揚。為2009和2011年IATC與香港舞蹈聯盟合辦的「舞蹈賞析及評論寫作計劃」學員之一。文章曾刊於《舞蹈手扎》、《信報》、《文匯報》及《城市文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