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市般的視覺饗宴《有機體》
文︰馮顯峰 | 上載日期︰2013年7月9日 | 文章類別︰月旦舞台

 

照片提供:Le French May
節目︰有機體 »
主辦︰高飛舞蹈團
演出單位︰法國五月 »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日期︰31/05/2013
城市︰香港 »
藝術節︰法國五月 »
藝術類別︰舞蹈 »

本年度「法國五月」藝術節的舞蹈節目隻有兩台舞作在香港上演,而其中「高飛舞蹈團[1]」的《有機體》為法國與台灣兩地合作之作。不同文化及元素的碰撞本來教人期待:街舞與現代舞、舞蹈與毛料針織,各種視覺元素也達到高水平,足成一台豐富的視覺饗宴。可惜舞作中段的結構明顯較首尾鬆散,使觀者難免有混雜之感。

 

結蛹.破蛹

 

街舞和現代舞兩者皆是與傳統對話而生的舞種。前者對揚於舞蹈室或劇場的舞蹈,後者則對揚於古典芭蕾舞。兩個不同文化地域孕育的舞種,都不乏植根於地的動作(grounding movement)。一開始,所有舞者一字形排開蹲在地上,或翻身,或提腿穿腳,活像一大條毛蟲在地上蠕動;其後三位舞者被針織品包裹全身,再將之剝落,宛如蟲變成蛹,再經歷破蛹而出的景象。編舞穆哈.梅祖機似乎藉《有機體》,呈現「有機體」所蘊含的生命力。

 

相對.相融

 

要彰顯有機體的生命力,快速的舞動是少不了的,尤其台上有一半是街舞舞者。筆者最印象深刻是舞碼前段,一位台灣矮小女現代舞者與一位法國高大男街舞舞者的一段雙人舞。二人各方面也是相對的,雙人舞也以你觸碰我推開的動作開始,二人排斥地高速舞動的同時,之間的動力漸漸累積,不知不覺間竟變得相融,成為一個整全的有機體。女舞者果斷地改變身體周圍的空間,男舞者以波浪般的雙手和軀幹,遊走那變幻的空間。編舞並無任由這動能無止境地累積:其他舞者慢慢加入,將雙人舞轉成群舞,讓台上的動能橫向地擴展,展現相對間的和諧。

 

繩索.脈動

 

《有機體》除了舞蹈,台灣服裝設計師古又文設計的毛料針織品,也是舞台上不可或缺的元素。穆哈指這些「毛料針織設計令他印象深刻,繁複服裝給身體動作的限制促使我發展新的身體節奏。」筆者認為除了身體動作,這些針織設計本身的「舞動」亦相當吸引。當兩大塊針織線幕,分別從左至右、右至左徐徐移動,舞者觀者好像進入了巨人國,看著巨人舞裙搖曳。舞作末段,舞者穿梭於針織線幕,時隱時現;又拍擊線幕,使巨幕產生脈衝。最後《有機體》以舞者淹沒在「巨人的脈動」作結。簡單的線幕卻隱藏了無盡的變化,教觀者發揮各自的想象力,並為之嘖嘖稱奇。

 

不過正如文初所言,舞碼的視覺元素相當精彩,但中段結構明顯較首尾鬆散。音樂如同舞蹈的呼吸,控制著舞動的節奏。弦樂本來相當配合針織的布景,但中段曲與曲之間突兀的轉折,使得舞動的能量也變得斷斷續續,實在有違「有機體」應有的一氣呵成。

 

法國料理常被形容為藝術,不單因為廚司不單著重料理本身的味道,更著重菜式與菜式之間是否能相輔相成,使料理的味道得以昇華。現在中段的《有機體》看起來,就好比走在夜市裡,香酥的臭豆腐還在口裡,便把心太軟塞進口裡,實在叫味蕾受苦。

 

藝術與賣藝,就在一線之差。

 

[1]1990年代以來的重要街舞團體,編舞家穆哈.梅祖基擅於融合各種街舞風格,並加入馬戲、武術、美術、現場音樂。跨領域的方向開拓了高飛舞蹈團的能力與觀眾族群,但仍保留原本街舞的根源。(摘錄自場刊介紹)

 

(原載於2013年7月《三角志》)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願以字為舞影留痕,望借文讓思緒飄揚。為2009和2011年IATC與香港舞蹈聯盟合辦的「舞蹈賞析及評論寫作計劃」學員之一。文章曾刊於《舞蹈手扎》、《信報》、《文匯報》及《城市文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