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珮嘉 | 上載日期︰2025年2月19日 | 文章類別︰藝術寫作計劃學員評論
《近鄉途情怯》改編自三十多年前的《客鄉途情遠》,上半場為《客》的濃縮版劇情,下半場是《客》的延續。
於上半場呈現濃縮的《客鄉途情遠》,除了能方便觀眾跟上劇情,也為下半場的改編作了足夠的鋪墊——儘管三十年過去,每代香港人,都面臨離散的局面。上半場的風格較為平實,寫實地描繪故鄉的風土民情,演員盧智燊飾演的二叔充滿喜劇性,與阿年、阿偉釣魚、玩樂,被歹徒搶走現金等情節,成功塑造了一個風趣、略帶笨拙但善良的小人物形象。另外,編劇選擇保留情節如「的士搶客」、「拜神跳舞」,都能從細節中突出時代的精髓——社會民生問題、故鄉的傳統文化。下半場比上半場相隔三十年,風格喜鬧,阿德與前妻May的「歡喜冤家」式演繹令人捧腹大笑,二人因「回流」問題不歡而散,最後通過尋根之旅重新復合,深化港人「離開」與「留下」的掙扎。
到底是如父親般「落葉歸根」,如阿德與阿偉先後移民加國「花果飄零」,還是如阿年和Raymond一樣尋根?何以為家,是三十年後,《近鄉途情怯》繼續提出與思考的問題。
阿德與前妻May為「歡喜冤家」,令人捧腹大笑
(攝:toky image,由中英劇團提供)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