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為何物?中英劇團《近鄉途情怯》續寫30多年前的《客鄉途情遠》,以近未來的背景重新檢視90年代的「家/鄉」概念,並叩問當代及下代人「鄉之所在」。
「鄉」是傳承。《近》的上半場先將《客》濃縮重現,並加入阿德(周偉強 飾)的獨白連接不同的分場。阿德的兒子Raymond(黃楚軒 飾)手持攝影機,反復遊走台面,近距離「拍攝/觀看」演出細節,同時投影出相應的黑白錄像。此一設計結合阿德的獨白,以至尾聲時阿德向老婆May(陳瑞如 飾)憶述90年代的往事,意指當中的傳承:後代透過口述歷史,重新認識陌生的家鄉。加上多名前中英駐團演員回巢演出,戲裡戲外的傳承之味濃而不膩。可惜執行略嫌不足,Raymond「拍攝」時的走位不時遮擋主要演員,或會窒礙觀眾的接收;濃縮版《客》亦過於急促,當中的情感未有足夠時間沉澱醞釀。
「鄉」也是流動的。阿德三代人在龍川、香港、加拿大輾轉移居,已經難以說清何處為鄉。這點呈現在佈景之上。對比《客》以木板和沙礫構築實在的鄉下,《近》既簡約又多變。偌大的舞台除了兩個有如大型相框的固定佈景,其餘佈景均是利用台面兩道「輸送帶」或吊掛形式,分別從左右兩側或上下進出舞台。「鄉」由《客》的固定想像(龍川),來到《近》變得模糊,佈景的流動正是隱喻其複雜與變幻。
單說「鄉」,不過是一方土地。任憑變遷,我們惦記的始終是人。抬頭望去,舞台上圓了又缺、缺了又圓的明月多少慰藉了心靈——即使分隔異地未能團圓,至少我們看著的仍是同一月光。
台面設置兩道「輸送帶」
(攝:toky image,由中英劇團提供)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