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本的回音:2013-2017年香港劇本選輯與讀劇網上廣播計劃
2025年1月28日

(筆畫序)

 

郭永康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獲藝術碩士(優異)學位,主修編劇。

 

在校期間曾獲Sam Leung’s Studio 獎學金及三度獲張達明劇作獎學金。憑《原則》於2018年獲提名香港小劇場獎最佳劇本、2019年獲提名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劇本,以及上海.靜安現代戲劇谷壹戲劇大賞年度最佳編劇獎。憑《原則》放映版於2022年獲亞洲學院創意大獎2022香港區最佳劇本。憑《真實的謊言》於2019年獲香港小劇場獎最佳劇本,並於2020年獲提名IATC(HK) 劇評人獎年度劇本/編劇獎。其與許正平合寫的《皇都電姬》亦入圍第十九屆台新藝術獎。《原則》(普通話版)獲新京報評選為年度新銳戲劇。

 

現任香港話劇團戲劇文學部經理及香港演藝學院兼職導師。

 

莊梅岩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心理學榮譽學士、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編劇系深造文憑畢業。英國倫敦大學Royal Holloway編劇碩士。除撰寫舞台劇外,亦從事劇本翻譯、改編、音樂劇及歌劇之文本創作。

 

憑《留守太平間》、《找個人和我上火星》、《法吻》、《聖荷西謀殺案》、《教授》、《5月35日》六度獲頒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劇本獎。2003年獲香港戲劇協會頒發傑出青年編劇獎。2004年獲亞洲文化協會頒發利希慎獎學金赴美遊學。2010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年度最佳藝術家獎(戲劇)。2012年獲《南華早報》選為香港廿五位具影響力的女性之一。

 

鄧正健

 

文化評論人,專欄作家,偶而寫詩,小說及劇場文本。文化研究博士,曾任書店經理、文學雜誌編輯、大學講師。長期關注華文界文化藝術發展,並持續發表評論文章超過二十年。著有文集《道旁兒》、劇本《(而你們所知道的)中國式魔幻》、《安妮與聶政》。香港人,現居英國。

 

潘詩韻

 

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的編劇及劇場構作課程主管。潘氏畢業於倫敦大學皇家中央演講及戲劇學院的編劇藝術碩士課程,研究興趣包括當代劇場的新劇場構作、跨領域及跨文化創作、科藝劇場、新劇本及表演文本精煉。曾編著多部戲劇專書及期刊,包括《消費時代的表演藝術》、《潘惠森劇本集.昆蟲系列》、《陳友榮設計・本》及《好景——魯師傅與香港舞台》等。

 

劇場創作方面,潘氏是香港戲劇創作室創辦人及藝術總監。曾於紐約百靈鳥劇本精煉中心、丹麥歐丁劇團及加拿大班夫編劇實驗室作駐留藝術家,溫哥華PuSh國際藝術節任客席劇場構作,作品曾於歐洲、美國、加拿大、新加坡、中國及台灣等地上演。曾參與紐約世界劇場日「環球編劇劇本創作」項目;其作品《房間》入選紐約專業女性劇場工作者聯盟三十周年紀念藝術節;《家》入選羅納德.鄧肯編劇比賽優勝作品;《漂流》獲第六屆香港小劇場獎四項大獎及提名最佳劇本,後應邀參與德國曼海姆國家劇院席勒藝術節文化交流項目;《小蠻腰》贏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編劇論壇多元文化短劇比賽;《水是枯竭》獲M1華文小劇場節委約製作;《一念間》獲康文署「新能量系列」委約製作。其他作品包括康文署主辦《迷鳥》、英皇娛樂主辦《奪命證人》,以及香港演藝學院《被動式》及《禁色》,憑網上劇場《禁色》榮獲IATC(HK) 劇評人獎2020年度關注作品。

 

潘氏致力發展當代劇場的新文本寫作及劇場構作,與西九文化區聯合策劃「超越劇場構作」三年項目。跨領域作品包括與韻律泳運動員聯合創作的演談表演《時.間.流》。主要舞蹈劇場構作作品包括城市當代舞蹈團製作《茫然先生》、《和光同塵》及《雪落下的聲音》,以及香港舞蹈團製作《一個人的哪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