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末,西九文化區表演藝術部門再度推出「自由舞」——一個集合本地與海外舞蹈家作品,為期約三周的舞蹈節。今屆繼續上屆「自由舞2023」開展的前衛多元路線,四個來自本地及歐亞地區的舞蹈作品,在大盒上演,拓闊了香港舞蹈舞台的類型,提供更多思考的空間。
當中,本地舞蹈家楊春江的作品《異靈異性「自由空間天體樂園」》擔當揭幕演出。這個作品是楊春江的 《靈靈性性——天體樂園》系列的第三部,之前兩次先後於1999 年及2011年演出,橫跨了四分一世紀。
在時間與空間遊弋
這系列有趣的地方是,在探究身體本質以外,楊春江每次演出還對新媒體以及場地空間作出探討。因此,每次作品都有一個不一樣的呈現,帶給觀眾新鮮感。1999年的作品,楊春江大膽利用藝術中心麥高利小劇場的空間,前所未見。到了2011年,在香港演藝學院戲劇院的再演,楊春江突破傳統鏡框式舞台演區與觀眾席間涇渭分明的關係,又藉著新媒體與前作的自己作對比。相隔13年,楊春江這次創作則歸到黑盒場地來回顧和再續這25年前誕生的系列。
自由空間大盒沒有固定的舞台與座位的設計,空間很大,楊春江充分利用了劇場的四正空間,恍如人生走一趟的演出令觀眾由上至下,由左至右地的觀察這個演出空間,創作與空間運用扣連。恍似棚架的大盒頂部與被藝術家海潮大畫覆蓋的劇場中心集中於真人演出,兩面牆則是錄像與真人的共舞。
一開始楊春江利用棚架的方格設計營造出的囚牢感覺,掙扎前行。叫席地而坐的觀眾難得地從另一角度感受場館空間,看到大盒空間的可塑性。楊春江由頂部走到牆邊落下,台灣藝術家黃偉的影像打在背後,抽象的影像與楊春江真實的身體形成了疑真疑幻的效果,氣氛營造得不錯。
在觀眾席中央,手術台般的桌上的一段最具實驗性。躲在桌下的聲音設計師莊勝凱以楊春江身體為樂器,每一下動作引發音效,桌上的身體既像是任人魚肉,也像無窮盡的掙扎。莊勝凱的現身,彷彿成了楊春江的「對手」,為演出增添了層次。跟著的當年今日兩個楊春江的大頭錄像並排一起,隨著眼耳口鼻的舞動,觀眾看到十三年間舞者的差異與變化。若果說十三年前的作品是要審視自己身體的改變,這次演出也許是確定身體已然的不同,在創作路上如何繼續。
當年與今日兩個楊春江的大頭錄像並排,觀眾感受到舞者多年的差異與變化
(攝影:Eric Hong @Moon 9 Image,圖片由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 提供)
宗教與藝術間游走
泰國新晉編舞Kornkarn Rungsawang《舞求必應》是一個頗特別的「傳統文化當代演繹」的演出。她由泰國傳統求神儀式Rum Kea Bon 出發,抽取了舞蹈的部分,再結合科技,讓觀眾親身參與了演出,個別觀眾並可戴上擴增實境頭盔參與祭祀儀式。
整個演出的互動性很強,Rungsawang亦很懂得控制氣氛及節奏,開場前向觀眾派上小手鈴,Rungsawang將泰國求神祭祀時的動作語彙以淺易的方法介紹給觀眾,也讓觀眾認識到這些動作的涵義,設想到沒有時空限制的神明世界。演出期間邀請觀眾進演區參與祈福,然後全場觀眾搖著手鈴為祈福的人加油,當時情景也會被拍成照片放上社交媒體。而被選中戴上擴增實境頭盔的觀眾更加在虛擬的神域中漫步及祈福,當中景象則會投射在台後的大螢幕上,讓現場觀眾也能共同經歷。儘管自己觀看的一場,因為出現技術問題以至虛擬的神域並未能呈現,但大家仍能在世俗環境下體驗到祈福儀式背後的文化底蘊。
以往看過的「傳統文化當代演繹」的演出,都是有觀與演的區分,表演者為我們演繹這些許多時帶有宗教色彩的傳統藝術,這次觀眾卻是積極的參與者,而不自覺地成了祈福者、求神者。觀看時不禁思考自己在觀看一場藝術演出還是參與求神儀式。宗教與藝術之間是否能夠涇渭分明。
被選中的觀眾戴上擴增實境頭盔參與祭祀儀式
(攝影:Eric Hong @Moon 9 Image,圖片由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 提供)
撕破舞台時空幻象
希臘藝術大師Dimitris Papaioannou的《請進》及《幕後請進》同樣叫人一新耳目。《請進》是他六小時長舞台作品的無刪剪紀錄電影裝置,而《幕後請進》則記錄這次演出的幕後故事。
Papaioannou在舞台搭建了一個類似開放式單位的房間——睡床、浴室、廚房/飯廳一角及座落舞台正中央的「露台」——三十名演員魚貫進出,幹著大家日常回家都會做的起居作息,但在大同中又會有所變化,露台外的街景也會慢慢轉變。最初幾小時,觀眾只看到表演者進入房間,從沒看到他們離開,據說直至最後兩小時,才有表演者從房間的大門離開。
《請進》紀錄電影裝置就是將整個演出過程紀錄下來,西九表演藝術部門團隊將場地大盒佈置成一個很舒適的空間,觀眾隨意或坐或卧在座墊或沙發上,靜靜起看著螢幕上表演者的進出。Papaioannou把舞台魔幻效果玩得出神入化,在床上倏忽消失的表演者,推開露台落地窗門時忽然轉換的街景,但一切都是那麼的平靜進行。而觀眾就像看著對面或鄰家住客的日常,淡然而又滿有詩意。幾十名表演者的進出,逐漸遞進的動作差異,都在證明了Papaioannou對動作及舞台空間編排的駕馭能力。
而最厲害的是,他的《幕後請進》將台前完美效果的真相揭露出來。台前的魔幻,原來是靠台底及幕後人員的敏捷安排。Papaioannou拆穿舞台幻象的由來,加上看到演員在台後的日常,讓觀眾感受到完美舞台是如何成就出來,立體地看到一個舞台的現實。
觀眾可隨意坐卧,營造如「家」般舒適的空間
(攝影:Eric Hong @Moon 9 Image,圖片由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 提供)
超越時空的女性身體剖析
奧地利舞蹈家Florentina Holzinger是近年歐洲相當矚目的創作人,因為她的作品以比較大膽的手法,衝擊著對女性或舞蹈中的女性的定型,引起不少討論,也取得不少獎項。
《舞蹈》以浪漫芭蕾舞劇經典《仙凡之戀》為研究對象,以芭蕾舞劇結構為骨幹,將兩幕演出分為上下兩場——第一幕在現實世界,第二幕則到了超現實的空間,中場又有間場活動。但演出的內容卻與浪漫舞劇南轅北轍。
上半場的芭蕾舞蹈課堂,Holzinger探討芭蕾舞蹈訓練中對女性身體的規範,她把女性身體坦蕩蕩地放在台上,一些女性私密的行為也在台上毫無遮掩地進行,如此大膽赤裸的演出,在香港舞台上少見。下半場則是浪漫芭蕾舞劇常見的野外及超現實場景,只是由優雅的芭蕾舞步換成叫人瞠目、血淋淋的瘋狂場面。熟悉浪漫芭蕾舞劇或《仙凡之戀》故事及手法的觀眾會對《舞蹈》感受較深——看她如何藉著摒棄一切外觀而直挖芭蕾舞形式的底層,看這藝術形式如何定義及詮釋女性的身體。《舞蹈》衝擊觀眾的觀演底線,以狠勁層層剥落舞蹈訓練的外衣,直視其本質,叫人佩服。
《舞蹈》演出血腥,嘗試叩問芭蕾舞的形式
(攝影:Eric Hong @Moon 9 Image,圖片由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 提供)
「自由舞2024」帶來四個舞壇非一般的創作,既讓我們看到海外舞蹈前沿的風景,也見到自由空間場地如大盒的可塑性,期望日後可以看到更多不同形式或實驗作品,讓自由空間真正成為自由想像實踐的場地。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