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餐點黯然失色——評風車草劇團《The Restaurant》餐廳
文︰比布 | 上載日期︰2025年1月7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主辦︰風車草劇團
地點︰葵青劇院演藝廳
日期︰2024/12/7 8pm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已有好一段時間沒有看過風車草劇團的戲,這次是因為外地朋友希望觀摩香港的商業劇場作品,因而與他入場觀看《The Restaurant》餐廳。近年對風車草的印象,都是商業劇場的表表者之一,故此也有一定的期待。編劇湯駿業選擇「餐廳」作為主要意象相當有趣,餐飲業這行業除了工作的人來來去去,客人亦然。客人在用餐時著重當下的用餐體驗,是否「食得開心,飲得盡興」對他們最重要。當他們的受眾面向普羅大眾,或初接觸劇場的觀眾,是次的選材容易讓入場的觀眾產生共鳴,可惜,除了餐廳的意象在劇本中未有深刻的發展,劇本上的沙石都比較多,導致觀賞體驗未算滿足。

 

從劇本的角色塑造出發,本作中的角色設定其實有很多發展空間,其中主要角色Joel、Luner、Dominic三人在職場工作了一段時間,再對比初入行的Leo應該有很多碰撞,但目前未能製造深刻的角色衝突和火花。最明顯的角色衝突主要集中在Joel與Luner的鬥爭,令其他元素容易被忽略。至於其他的角色塑造也不算深刻,其中一個原因相信是因為整個故事橫跨九個月,部分事件的發生,觀眾都只能走馬看花,而編劇對當中的詳略又未掌握得好。某些段落的篇幅相對冗長,例如開首有一幕是餐廳裏的眾生相,本應用以側寫不同角色的形象,是一個快捷能讓觀眾掌握戲中所有角色的關係、性格、形象等資訊的途徑,但該場對人物的刻劃比較片面,加上在後面的部分,很多人物的性格形象只停留在其他角色對他的口述評論,導致未能更立體地建構角色的質地。

 

倘若前段能對人物的刻劃更豐富,後面的部分會帶來更多的共感。尾段Leo的對白其實成功觸動到我,因為都與初入職場的想像、工作熱忱、初衷與現實的距離等等相關,對於年輕一代,或依舊在尋找自己方向的人理應有共鳴,但因為沒有好好發展或在前面堆疊,結果Leo帶給我的短瞬觸動便悄然流走;Joel亦然,在一個地方工作久了,久而久之忘卻了初心,或者是性格驅使事與願違的結果,這些都容易讓人有所共鳴。編劇在前段有嘗試鋪墊,他以Joel的太太與女兒移民韓國,Joel的情婦Rita與他計劃開餐廳,並要求Joel與太太離婚兩事作對照,側寫Joel猶豫不決的特質,但始終未能夠扣連Joel這個人物在整部戲的成長。因此總體而言,我對劇本有點失望。

 

另一個影響觀眾接收劇本的因素,是演員的演繹方式。這次整體演員的演繹都有一種過於用力的傾向,而且處理也比較單一。劇本裏面有多段獨白,而有部分獨白都需要比較激動的處理,例如是情緒崩潰、指罵他人等,演員們均以急、快速、大聲的方式,一氣呵成講到最後,氛圍上雖然大致能營造張力,但令我難以完整接收整段文字。倘若在節奏上再多作調整,多一點變化,讓觀眾在大量的文字中有點喘息的空間,會更有助觀眾在內容上的接收。

 

舞台設計亦未見能與劇本的意象好好配合,舞台上有一條佔據台面三分一的長樓梯,大致分成三個平台。最低的平台空間最大,放了一張很大的長枱,既是餐廳的桌子,也會按情節變成員工休息室、餐廳樓面、伸展台等等。同時樓梯在視覺上有很強的存在感,觀眾很明顯看到演員會從上而下,下而上的來回往返,亦會根據劇情看到台面被劃分為三個空間。當不同人每一次在不同的分層出現,都會帶給觀眾一個想像,例如對角色的階級、狀態隱喻,如果能加以利用這個舞台空間的特性,相信又能為作品提供多一個詮釋的空間。雖然我也在思考現在設計師的選擇是否最合適。比起平面的設計,傾向觀眾的台面的確更方便觀眾觀看,拉近觀眾與表演者的距離,但就此情況而言,則未有在舞台的呈現上帶給觀眾新的聯想,如果能根據劇本意象,從抽象一些的角度出發,多一點空白空間給觀眾想像,相信能帶給大家一個更不一樣的體驗。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文化研究人,劇場愛好者。閒時於個人專頁「比布的小星球」發佈電影、劇場及書籍分享或評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