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歌劇院在10月呈獻的《杜蘭朵》,除了劇院本身的製作人員,幾乎所有重要的幕後位置皆邀請國內團隊出任。觀看了10號的首場,的確感受到濃厚的中國元素。作曲家浦契尼這套作品以古代北京作背景,寫的是一位中國公主的愛情觀,利用外國仰慕者的追求,進行為祖先復仇的心計;除了宮廷場景,連音樂也有選用中國民謠和音樂。不過一般外國導演的版本所呈現的中國味與中國人團隊所呈現的版本不一樣,西方人眼中的中國色彩,多會混合中日韓味道。今回從中國人國度出發,呈現出中國文化的自家特色。
團隊在視覺設計方面,並沒有把古代北京的模樣完全搬到舞台上,場景設計除了偶會出現的古代宮廷欄杆和一些中國字,其他還是頗當代;而在強化中國元素方面,卻巧妙地借中國皇家圖騰文化中的龍和象徵皇權的玉璽作為舞台形象,令觀眾很易聯想到所處環境就是中國,而非日韓。服裝設計亦然,除3位大臣平、彭、龐的服飾外型沿用古代模樣和主角卡拉富王子的蒙古裝束外,其他角色都是加入現代設計的古裝,跟時下國內大型舞台劇貼近。大女主杜蘭朵公主造型更像埃及公主。換言之,台上元素不是純粹復古,而是富有現代感並有系統地通過象徵符號來突出中國味,頗為繁雜。其中,在過場加入了京劇元素:讓3位穿上京劇大戲裝的旦角亮相,展示京劇身段,且在音樂中相應地用上京鼓配合,中國色彩就自然而生。加上原著的中國音樂調子,整體的中國味在重新設計的古老形象中得以現代姿態呈現而出。
不過,筆者覺得團隊最大的成功不在此處。
大部分香港歌劇院的製作因要同時兼顧歌劇院的合唱團和兒童合唱團,無論演出甚麼劇目都會安排一眾團員上台,筆者以往常感到此處理不一定合適,很容易出現舞台過於擠擁之感。《杜蘭朵》幾乎每一場都有百姓演員,正好由一眾合唱團和兒童合唱團團員充當。當團員作為主導,導演會安排他們處於舞台中央,其餘時間則安排這些「群眾」處於舞台左右兩側,不會經常有大批人進出舞台,引至混亂,可以說是充分利用一眾合唱團成員,讓他們既當合唱者,又能當百姓演員,加強他們對劇作的作用。
除了合唱團團員的位置,對不同角色的走位處理也頗具巧思,在男女主的重頭戲時,如戲肉幕二男女主相見並開始猜謎,亦不作太多花巧調度,只安排兩人左右轉玩位置,到高潮一吻才留在中央,簡潔有力。幕三女僕柳兒為救主人自我犧牲,不少版本少有輔加內在精神。這版本則設計柳兒自殺後,站起走入群眾中,被眾護航,柳兒慢慢踏上階梯至高台,剛好站在的高度與冷酷的杜蘭朵公主一樣。筆者很喜歡這額外處理,寓意柳兒雖死,其魂仍受人敬仰,其靈之高潔一如高高在上的公主,並非卑微的侍女。另外導演亦很懂在合唱和多重唱中,運用群眾營造氣氛,往往造出激烈的場口,突出這作品其中之重要特色。
任憑導演團隊如何出色,沒有相應合適的歌唱家參與,也難發揮浦契尼《杜蘭朵》的魅力。首埸分別飾演男女主的女高音吉歐耶娃和男高音吉格佐夫非常好聲,尤其吉歐耶娃造詣非凡。作曲家安排這角在幕二出埸時才開腔,一開腔就讓她盡情發揮,吉歐耶娃先細訴祖先的可怕遭遇,道出自己為何要借美貌懲治那些外邦人;接著就是與吉格佐夫的對唱。二人激烈又激情,加上中間的二重唱和多重唱,效果動人。由男女二人對峙與在兩旁觀看的群眾愈見緊張,這場猜謎戲氣氛濃烈,節奏又緊湊。到了幕三,吉格佐夫唱出名曲〈今夜無人入睡〉,在靜寂的環境中更見人心惶惶。吉格佐夫有很遼闊的音域,聲音遼亮,其後與吉歐耶娃的對唱再度攀上高潮。劇中另一要角柳兒,由女高音王冰冰擔演。此角色因愛卡拉富願意為他死,亦有很重位置。作曲家為這角設計的音樂很美,柳兒死前一曲,王冰冰唱得有感情,聲亦好。但可能大女主的聲量和造詣太了得,相對就有點不夠突出。三大臣均由中國歌唱家飾演,在略帶Gag感的造型下亦充當重要位置。出色的男女主,再加上強大的陣容,除各人的Solo和對唱,更令這作的多重唱發揮出震懾效果。伴奏的港樂在指揮袁丁棒下亦成功地呈獻作曲家這名作。
若要挑剔都有三處。其一是全劇的視覺裝置太密集,色彩亦很濃烈。如幕一二皇帝和公主出場時,那像徵三重門的設計雖有意思卻頗妨礙觀眾的視線。其二是三大臣的表現頗參差,其三是最重要一環:公主出場,王子即被其美貌迷倒得不能自拔竟去敲銅鑼要去試猜謎(答不中便要死)。但公主的出場太簡單普通,沒予人半分驚艷感。綜觀而言,縱使此作有可挑剔之處,但仍然是一個可觀的演出。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