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劇團第45劇季.短評】新舊劇場呈現的探索與思考
文︰李浩華 | 上載日期︰2024年11月4日 | 文章類別︰藝術寫作計劃學員評論

 

攝影:Toky Image,劇照由中英劇團提供
節目︰《花樣獠牙》 »
主辦︰中英劇團
地點︰葵青劇院演藝廳
日期︰2024/10/18 8pm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音樂 »

相隔22年,中英劇團將戲寶之一《花樣獠牙》再度搬演。80年代的百老匯音樂劇,於2002年由陳鈞潤翻譯及改編,以懷舊港式口語將劇本在地化。此舉使得故事舞台「波地」與香港似遠又近:雖是耳熟能詳的廣東話,但又混雜舊式用詞;庶民「波地」有別於香港的國際大都會論述,但〈困守波地〉又彷彿道出2024年「新香港」的小市民心聲。

 

舊的劇本遇上新的觀眾,重演時如何調適是一大關鍵。今次《花樣獠牙》加入藝術科技元素,主要利用投影豐富舞台效果。[1]比較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世茂餵珂珠二號第三形態吃史諤仁殘肢那場。當食人花吃下殘肢後,在其周圍投影出根莖茁壯生長的影像,配合燈光變暗,更顯陰森恐怖。惟其他舞台效果部分略感失色,如佈景上方的螢幕,及完場時飄下、包覆著白煙的氣泡,前者因比較光亮,以致有時會蓋過演員演出,而後者則似乎難以與劇作本身扣連。

 

在歌曲方面,就我觀演的場次,前半部的人聲明顯被音樂掩蓋,加上前段歌詞較密集,部分翻譯歌詞亦非現時日常的用詞或語法,導致我必須追看字幕,未能投入演出。惟要肯定劇中演員的唱功出色,在歌詞之外,以聲線與表情動作充分表達情感。

 

眾多演員當中,最令人驚艷的莫過於珂珠二號。四種形態的動作細緻流暢,準確配合聲演演員說話與歌唱,實屬絕佳的布偶演出,絕不比創新藝術科技遜色。新舊如何融和與變革,相信是將來若再重演必須深思之處。



[1] 小補充:有關舞台科技的部分,是次用上的其實包括浸沉式聲音系統、實時動態追蹤系統、實時渲染(Unreal Engine)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現職電影廣告撰稿員,文化藝術愛好者。畢業於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碩士。持續擴闊寫作類型,目前正探索演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