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確實甚感慶幸,在機遇巧合下看了這一齣劇,坦白說看戲途中,不知為何有所感觸,儘管筆者還尚算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但或許這就是舞台的魅力,也或許劇中角色所經歷的無常,正正是我們每人所面對的日常。
《飛越老人院》作為香港金齡藝術節的重頭戲之一,意義非凡,筆者有幸第三次評鑑Arts’Options主辦、長智戲合辦的劇目,早知金齡人士對演戲的熱愛絕非等閑,過去的演出也曾數次驚艷筆者,這次的《飛越老人院》也不例外,故筆者認為香港金齡節的誕生,無疑是對這群熱衷鑽研藝術,渴望透過表演訴說人生閱歷的金齡人士最大的鼓舞,亦有望令更多擁有共同志向的觀眾投身表演者之列,故筆者也十分慶幸能參與其中。
看畢《飛越老人院》這齣劇目,我毫不猶豫地給予此劇極高的評價,特別是劇本的深度、演員的演繹手法及整體的視覺效果方面,筆者均認為十分出色。劇中一眾老友記「夾計」逃離老人院的情節甚為有趣,而他們逃離老人院的緣由皆因終日「吃不飽、穿不暖」,認為自身的生活起居均嚴重受限,毫無人權可言,老人院中的姑娘也時刻「揸住雞毛當令箭」,剝奪了他們僅餘的自由,與監獄中生活無異,最終忍受不住壓迫,決心逃出老人院,也有了及後滑稽的一幕戲。
但筆者認為整齣戲的亮點有二,其一是角色的故事,其二是角色表面與內在的反襯。在演出的前半部分,劇中的角色爭先恐後地向院友介紹兒女的厲害之處,過往的成就有多大,有人說自己的兒子是大律師,有人說自己曾任李小龍的替身,並有一個做保險的兒子,有人說自己兒孫滿堂,家庭美滿,也有人說自己是大老闆,過去手下無數,整個老人院的花園也不及過去家中的十分之一,也有人說自己曾為國家軍事部做秘密科學研究。筆者認為這些故事之所以有趣,不在於其真實性,而在於當這些故事及人物匯聚於一間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老人院之中,不論真偽,也會變得有趣至極,因為如果認為故事是假的,你會好奇他說出這個故事的動機,也會好奇真實發生在他或她身上的往事,而如果是真的,你會好奇為何一個兒孫滿堂的幸福人士,會孤獨地住在這個老人院之中,也會好奇為何一個為軍方進行研究的科學家,會向一群老人家解釋什麼是電磁波理論。
而當情節推進至後半段,終發覺美滿幸福的生活終不過是劇中角色的嚮往,而非真實發生在他們身上的寫照,一切口中所訴說的美好,不過是對命運弄人的控訴。這種「表面與內在」的暗中角力,亦為角色賦予了活力,同時使虛構的角色更貼近人性的真實,畢竟角色所面對的正是現實生活的殘酷,也毫不忌諱地演繹了人性對自身缺陷的避談,及對自身嚮往與他人期望的迎合。故一切看似荒謬的說法,都會顯得合理至極,而本劇的故事選取既能造就喜鬧劇的荒誕感,亦能呈現角色的人性掙扎,可謂相當出色的。
巧妙的是,編劇將角色相繼吐露實情的情節,安排在各位老友記決定逃離老人院之前,也暗示了他們逃離的真實動機,比起在老人院失去自由,他們渴望透過逃離老人院尋覓——或許是家人的關懷,或許是當刻自身處於迷惘狀態下的解脫。編劇安排李老闆率先透露自己被大女兒及二女兒騙盡家財,又錯失了真正愛他的三女兒,最終落得人財兩空的往事,引出各位老友記相繼吐露實情,原來所謂兒孫滿堂,不過是說助養了多位孤兒,將兒子是大律師常年掛在嘴邊的,實則和兒子關係很差……
儘管現實殘酷,但經逃離老人院一役後,也不難看出他們確實得到來自家人的「一些」關懷,之所以是「一些」,是因為沒有人知道各位老友記與各自家人最終的結局,而這裏的開放式結局也是筆者甚為欣賞的,編劇沒有給予我們確切的答案,沒有人知道李老闆是否能取回昔日的家產,沒有人知道婆媳糾紛是否有圓滿結局,沒有人知道拋妻棄子的,是否能獲取原諒……但正正是因為這些不確定性,才使得這齣戲不像是一齣戲,而是像是對現實的叩問,也令我們更在乎生活中所擁有與曾經擁有的一切。
「飛越老人院」這齣劇是否給予了觀眾一個圓滿的結局,尚且因人而異,但往往現實才是真正的「因人而異」。或許劇中老友記所經歷的起伏不是我們每人所經歷的,畢竟每人的人生軌跡也不盡相同,也不是說觀劇過後就得珍惜與家人的關係。只是,這齣劇展示了老友記們的心路歷程與與掙扎,逃出老人院不過是其具象化的呈現,同時又側寫了年輕一輩對各位老友記的不滿,包括認為母親是造成「婆媳糾紛」的罪魁禍首,認為父親拋妻棄子,血海深仇不共戴天⋯⋯
或許年輕一輩的心路歷程也多到可寫一齣「飛越不和的家」的戲,倒不是要強調哪一方的對錯優劣,只是若生活能多一點關懷與耐性,或許就沒有這麼多需要我們去逃離的地方了。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