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俠五義》創新中保留傳統
文︰鄧蘭 | 上載日期︰2024年9月3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節目︰《七俠五義》 »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日期︰2024/08/30 2:30pm, 2024/08/04 7:30pm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曲 »

中國戲曲節2024隨著上海京劇團(下稱「上京」)的《七俠五義》上下本演出圓滿閉幕。上京在1957年首次創排《七俠五義》,編排和處理有別於傳統京劇,可見當年大膽的嘗試,同時看到劇團在探索中吸取多方所長和遠大眼光。來到今天的版本依然感其新穎,在創新中同時兼顧和保留京劇的優秀表演程式,讓演員在嶄新的題材和處理手法上展現出文唱武打的主元素。

 

改編自「三俠五義」的《七俠五義》把京劇不大著重故事和情節的傳統來個轉變,此劇不但人物豐富,且重鋪排,以短小分場串扣成曲折的劇情,推進爽脆,而每場有其重心之餘亦做到承上接下,既有看電視劇之追看感,亦有如看電影的緊密精細結構。上本12場戲介紹了基本人物和故事的開端和發展,主角白玉堂不滿展超求官職棄江湖,加上受襄陽王指示的柳青從中挑撥,白玉堂對展超產生重重誤會。上本完結前白玉堂要與展超決一高下,其餘四鼠力勸不果,白寡不敵眾下飛越獨龍橋翻落水結束。且不看中間的發展,尾聲這樣安排,留下的伏線有很強的追看感,除非上本演出非常失敗,否則看完上本的觀眾,多會想再看下本。

 

較著重唱做的下本,劇情發展更為曲折,且新角色不斷上場,10場戲更見精密有力,進一步把俠義和武俠世界的奇情和特色搬到舞台。場一先由襄陽王招兵買馬開出,其仗先帝神像作護身符,並要把神像收藏於佈滿機關的冲宵樓,為免機關竊露,借賜酒毒死設計機關的工匠。場二即回到五鼠大本營陷空島續說兩位主角,白玉堂早被救起亦已復原,並與展超釋嫌和解。展要回開封覆命,白與三兄,四兄出島尋找二兄,眾鼠在襄陽輾轉得悉襄陽王魚肉百姓,決要為民請命。在下本,另一主角包公的門生顏查散以巡案身分亦要來襄陽搜集襄陽王謀反罪證,他和白玉堂惺惺相惜結為兄弟,合力誅奸。尾聲眾人攻入王府,白為盜取神像夜闖冲宵樓,雖取神像卻被困在銅網陣,萬箭從機關射向他作結。

 

上京《七俠五義》上下本劇情的複雜可見一斑。兩本尾聲均是主角白玉堂身陷絕境,如果再排第三集,相信都會好吸引。這樣著重故事和情節的編排在京劇,尤其早年的發展,實在少有。除題材新頴吸引,劇本亦見仔細,上本以白玉堂與展超的誤會為主軸,展開奇情的盜三寶情節,下本以白玉堂與顏查散的相知結拜共同查案除奸為骨幹,再帶出正邪人馬交鋒,由頭至尾脈絡清晰,加上角色不斷上場,竟沒有反駁或不合理之處,兩本戲人物與情節互扣互連,這是劇本的成功。

 

回到演出上,上京人才濟濟,每本戲列名的角色有近30位。當中根據演員的行當所長靈活地調配角色。上本白玉堂由文武老生梅花獎得獎者傅希如以武生演出,下本他則以老生應功飾顏查散。前者英氣逼人中帶點傲氣兼武藝高強,後者是心繫百姓、有謀有智的清官。完全不同行檔當和形象,傅希如一樣揮灑自如,上本隨著劇情展現了武生行當漂亮的武功套路,後者則大顯老生渾厚而賦韻味的唱功。上本飾展超和在下本演白玉堂的演員則由劇團的武生赫帥擔綱,赫帥武功凌厲,展示不少高難動作,在上本與傅希如大展南派拳腳功夫,下本更要破關闖陣。兩位武生都展現了京劇武生行當實淨而賦能量的身手。另外赫杰的翻江鼠在下本的〈水底撈印〉都充分展示了其為武丑獨當一面的上乘功夫。花旦楊揚在下本中的七奶奶生動鮮活為這剛陽戲碼帶來輕鬆發笑時刻。其他參予的演員唱做和功底在不同場口都有發揮且有戲,都保留了大型京戲重視不同行當藝術展演的特色,都顯示出劇團的實力。

 

新鮮感方面,此劇的設計在武打、場口、布景,甚至機關都呈現了武俠世界的視覺奇想,跟傳統京劇一桌兩椅的演出美學有別。時至今天,隨舞台設備和科技的進步,從前較「兒戲」的做法已大為改進,放飛箭,屋頂會戰,墮涯落水或機關的展示等,由科技結合演員的功夫、動作,卻不凌駕在人之上,都做到吸引新穎。

 

在創新中,承如上文提及,其不離京劇固有的優良傳統最值得鼓舞。雖然這個是武戲,還是以人物的性格,內心出發,武打是隨劇情而生,不作太多炫技,甚至京劇武戲的大開打,龍套武師翻筋斗,角色輪流上場對拆的熱鬧都在兩本尾聲才出現,中間出現的只是點綴,換言之武打並沒有喧賓奪主。如果說這兩本戲還要有甚麼改動,希望將來再演上本,白玉堂與展超可以單獨對打一折。今次看兩人在尾聲夾在群戲中才有交手,似乎不夠爽快。最後不得不讚的是劇團樂隊的表現,兩本戲的音樂極之生猛,兩日的開場曲十分澎湃醒神,一聽就聯想到將有激烈事件出現,兩本戲中的鑼鼓和京胡互相輝映,節奏強勁,為文武場奏出生動旋律,配合演員唱做,完全打破京劇偶見之沉悶,就算靜態場口一樣令人屏息以待。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藝評人、文化工作者。曾當市場推廣工作,近年專注文化及藝術之推廣,評論範圍涵蓋戲劇、舞蹈及音樂節目;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