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所為何事?——記第四屆國際中樂指揮大賽決賽音樂會
文︰朱振威 | 上載日期︰2024年8月31日 | 文章類別︰月旦舞台

 

主辦︰香港中樂團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
日期︰2024/07/27 3pm
藝術節︰香港 »
藝術類別︰音樂 »

香港中樂團對培育與發掘新一代中樂指揮家不遺餘力,自2011年起,香港中樂團已舉辦了4屆國際中樂指揮大賽,成為中樂界一個發掘指揮人才的重要平台。經歷新冠肺炎的阻延,一波三折的第4屆國際中樂指揮大賽決賽終於上月27日圓滿舉行。

 

漫長的大賽之路

 

第4屆國際中樂指揮大賽早於2019年接受報名,同年12月於上海舉行初賽,從參賽錄影選出17位複賽選手。原定2020年3至4月舉行複賽至決賽,因新冠肺炎爆發延至2024年7月才得以舉行餘下賽事,最終只剩10位複賽選手繼續參賽。

 

複賽由10位選手於指定時間內排練及演出兩首樂曲:莫健兒《圓來緣來》,以及從兩首古曲《春江花月夜》(羅忠鎔、秦鵬章編曲)與《月兒高》(彭修文編曲)中抽籤二擇其一,這輪比賽亦由樂團團員選出「最受團員喜愛大獎」(得主:崔媛媛)。準決賽選手共6名,先進行糾錯測試,在15分鐘內找出預先設計的樂隊演奏錯誤並更正。之後同樣是在指定時間排練及演出兩首樂曲:許翔威《樂中法.法中樂》(選段)以及饒余燕《驪山吟》(選段),當中指揮《樂中法.法中樂》的表現由作曲家本人評選出「最佳香港作品演繹獎」(得主:郭盼)。

 

最後3位選手郭盼、馮天佑及黃蔚傑進入決賽,與樂團進行閉門彩排後,在7月27日的決賽音樂會上輪流公開演出郭文景《祭祀-火把-烈酒》(《滇西土風三義》第三樂章)以及伍卓賢《大樹》(選段),並競逐由觀眾投選「最受觀眾喜愛大獎」及相關業界投選「最受媒體喜愛大獎」。

 

三位指揮.三種取向

 

無錫民族樂團助理指揮、上海音樂學院民族音樂指揮碩士研究生郭盼首先出場。一如複賽及準決賽的表現,郭盼的指揮動作簡潔冷靜,小心翼翼,選取的速度也傾向保守。《祭祀-火把-烈酒》中複雜的不規則節奏安全過關,但是樂曲中的熾熱激情卻欠奉,一如《大樹》第三樂章〈火龍〉一開始的鑼鼓也是流於照本宣科。整體來說郭盼的演出以技術上安全過關為首要目標,這在比賽的環境無可厚非。

 

緊接的是黑龍江省歌舞劇院民族樂團常任指揮馮天佑。馮氏系出名門,其父兄馮少先、馮滿天均是彈撥樂一代宗師。相比郭盼,馮天佑的指揮更樂於在緊緊操控樂隊的同時,為音樂中灌注個性。動作上穩打穩紮以外,也在音樂上洽如其份的添上趣味。

 

 季軍:郭盼(左),亞軍:馮天佑(右)

(照片由香港中樂團提供)

 

有趣地,當郭盼代表安全第一,馮天佑代表技術與熱情的平衡,那麼來自台灣的上海音樂學院碩士生黃蔚傑代表另一極端:盡情享受。比賽壓力下難免一如其他選手動作帶著些微拘謹,但黃蔚傑是唯一一位選手可以從他的表情看到音樂的內容,亦只有他是一直面帶笑容享受音樂。當然表情仍是其次,說黃蔚傑「享受音樂」,還在於他能夠為了音樂效果而「犧牲」一些教科書式動作,在自己的演出這是司空見慣,但在「比賽」的環境下則不能不說冒險。最明顯也最令人難忘的例子是《大樹》一段聖詠式的管樂合奏段落,他將的拍子及小節結構從新組合,使音樂的莊嚴形象更鮮明,而音樂的流動也更順暢。而《大樹》結尾「豁出去」的高速,也是藝高人膽大。

 

最終,來自台灣的黃蔚傑贏得冠軍、「最受觀眾喜愛大獎」及「最受媒體喜愛大獎」成為大贏家,來自中國內地的馮天佑及郭盼分別獲亞軍及季軍。從賽果可見,就算是比賽,能否將音樂的樂趣與激情感染觀眾仍是最重要,正是那句傳說是貝多芬所說的話:「錯音實無關痛癢,欠缺激情的演奏才是不能饒恕。」

 

冠軍:黃蔚傑

(照片由香港中樂團提供)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香港中文大學現代語言及文化系首屆本科畢業生。畢業後一直飄泊於各式文化事業:從唱片公司數據庫主任到電台客席主持到男性雜誌編輯到中學教師不等。現為香港中文大學合唱團音樂總監兼指揮,同時擔任多家學校之敲擊導師及樂隊指揮。自中學起筆耕多年,樂評影評文化評論時裝鐘錶人物專訪一概寫過,作品散見於港台兩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