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聲音下寨 #44: 雙駐場計劃2024:以「過程」為目標的實驗空間
文︰葉瑪 | 上載日期︰2024年6月26日 | 文章類別︰月旦舞台

 

(攝影:Winston Yeung,照片由現在音樂及不加鎖舞踊館提供)
主辦︰香港藝術中心、現在音樂、不加鎖舞踊館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麥高利小劇場
日期︰14/5/2024 8pm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舞蹈 »

現在音樂和香港藝術中心合辦,提供當代音樂/聲音藝術實驗空間的「聲音下寨」計劃由2012年開辦至今已來到第44回。是次駐場計劃打開藝術形式的界限,與不加鎖舞踊館合作,讓他們的兩位舞蹈藝術家鄭雯娜和姜凱翎分別與以聲音或音樂作主要創作媒介的蘇恩霆和朱美璇合作。經過四個月的交流後,四人於麥高利小劇場與觀眾分享雙駐場的合作經歷。

 

藝術家受邀駐場進行藝術、創作研究,或進行跨媒介交流的計劃於近年屢見不鮮。在時間、空間和資源的限制下,加上藝術家們各自的志向和興趣未必相近,計劃往往無法保證能撒下怎樣的種子。筆者過去亦曾經參與數次表演創作相關的交流活動,考慮到最終需要交出一個「見得人」的展演,心神總會有些權宜及將就,下意識就緊抓住自己的板斧不放,有違相關計劃促進藝術探索的原意。

 

是次「聲音下寨」的呈現明顯抹去了目標為本的精神,容許藝術家以自己的方法向觀眾展示某個面向的「他/她」及「他/她們」。先來的是姜凱翎和朱美璇的分享。台上只有電腦和實物投影機下的紙筆,兩位以非語言作主要創作工具的藝術家各自將個人的、日常的、帶著私密情緒的文字寫(或打)出來,像日記碎片一樣投影於觀眾面前。兩邊文字未有觸及太個人的實在的生活細節,似是互相回應卻不能完全對照。空泛的文字令觀者難以聚焦於內容本身,呈現時間拉得漸長就愈教人感覺不明所以。直至呈現的另一部分,兩人拿著咪高風,無視觀眾的存在展開交談,閱讀對方的文字後的一些看法,如何理解彼此思考、感受事物的角度。當然觀眾仍可視之為一個表演——的確,在舞台上,燈光效果和咪高峰配合下,即使沒有特定表演技藝或經雕琢的展示物,被觀看的二人進行的所有行動都是表演。而她們的表演主題,就是將四個月以來彼此帶私密感的交流對話濃縮再坦露於人前。

 

 

「聲音下寨 #44: 雙駐場計劃2024」

(攝影:Manet Tam,照片由現在音樂及不加鎖舞踊館提供)

 

下半場的蘇恩霆和鄭雯娜則著眼於兩個藝術媒介交集下的探索實驗,呈現的手法也較明確,分階段式展示試驗的框架。他們的實驗針對兩人分別擅長由身體和感官作出發點,測試合上雙眼後能多準確辨別聲音的來源、位置和質地。作為觀眾,個人口味上感覺這帶有目的性的實驗的呈現更有趣味,最後階段半測試半即興創作的嘗試也有更大啟發性。唯一感覺不滿足的是個人更期望可知道他們在持續實驗的過程中有沒有梳理出甚麼發現,整個框架的細節如何從交流過程中決定。畢竟當創作成果不是駐場計劃的最大目標,觀眾的著眼點,亦隨之轉移到觀看四位藝術家各自的特性及跨領域交流的過程,只有當藝術家們亦有意識怎樣與觀眾分享一個「過程」,這個呈現才能轉化成具意義的雙向交流。

 

     「聲音下寨 #44: 雙駐場計劃2024」(攝影:Winston Yeung,照片由現在音樂及不加鎖舞踊館提供)

 

(文章於《舞蹈手札》同步刊出)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倫敦大學畢業,介乎於機構與自由身之間製作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