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澳門藝術節兩個節目:《陪住你伴著你》及《夢迴.益隆》
文︰袁潔敏 | 上載日期︰2024年7月5日 | 文章類別︰藝術節即時評論

 

主辦︰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
演出單位︰怪老樹劇團 »
地點︰益隆炮竹廠舊址
日期︰2024/06/02 8pm
城市︰澳門 »
藝術類別︰戲劇 »

今年澳門藝術節尾聲的那個週末適逢連日暴雨,不幸地取消了多場場次。幸好於最後的演出日雨勢稍稍放緩,筆者先於中午到文化中心觀賞葡語版多媒體兒童劇場《陪住你伴著你》,晚上再走進氹仔益隆炮竹廠遺址,參與以該廠家的興衰為主題的環境劇場《夢迴.益隆》。兩個截然不同的創作,可見創作人如何運用各自的形式和創作風格展述他們眼中的澳門故事。

 

《陪住你伴著你》由伯納多.阿莫林擔任編劇、導演及錄像設計,也是以韋羅尼加——一名葡萄牙裔澳門女孩為主角出發的兒童劇系列第三部。演出整體和平日常見的兒童劇形式相異甚遠,例如,有別於以主角視點牽引劇情的敘事手法,創作人將澳門相關的文化特色或地標擬人化,成為陪伴父母離異的韋羅尼加的朋友,如橫琴先生、燈塔(即松山燈塔)先生等,展開帶著詩意和感性的對話;那些角色或以特製的戲偶,或以建構演出空間的不同白箱,配合投影效果而成。觀眾透過那些對話,可聽到韋羅尼加為著家庭破裂而發愁時,聽過,或思考過的各種事情,甚至以已成長的她回望過去作為其中一個角度。

 

就著戲劇結構而言,《陪住你伴著你》的文本結構無疑是比較抽象。筆者錯過了先前兩部演出:《反轉澳門——魔法城市歷險記》及《衝出澳門——尋找韋羅尼加》,缺乏了前文後理的認知,觀看演出時要理解對白背後的情感脈絡也有相當困難。不過葡語場次的字幕版放於台右較側位置,要同時看字幕及舞台表演幾乎並不可能,筆者也有思疑是不是自己錯過太多細節。倒是比較確定的,是選材上主創人對女孩的狀態描述較少,亦不傾向著墨生活細節,反而將她和戲中「朋友」的對話的維度拉闊,討論生態、世界和父母的處境。整個故事一直到尾聲,筆者作為一個成年劇場常規觀眾,也對於韋羅尼加這個故事主人翁感到一頭霧水。如此下來,最讓我感到疑惑的,是這真是一個兒童劇嗎?又或者這更似是,成年人預早為小孩說的寄語,當他成長,面對更多的轉變和離別,他們才會突然想起,突然明暸。

 

  

《陪住你伴著你》劇照

(由 澳門藝術節提供)

 

另一邊廂,《夢迴.益隆》則由年輕創作團隊怪老樹劇團於已結業荒廢多年的益隆炮竹廠舊址,運用舞蹈、偶戲、高蹺藝人等表演形式,以虛構的戲劇側寫真實存在過的歷史。炮竹業曾經是澳門主要產業,當中益隆炮竹廠屬行內龍頭。然而行業於70年代後步入息微,而該廠房於1981年清晨,有六名非法移民潛入後發生意外爆炸,偷渡者電光石火間被炸得枝離破碎,政府亦下令益隆立即停業,炮竹業就從此步入歷史。

 

該演出裡兩條敘事時並行,分別由已成鬼魂的看更(梁展鴻飾)帶來的現場演出,以及耳機傳來同樣由該角色以全知角度作敘事。炮竹業在澳門早已不存在,而且工作性質危險,致命意外屢屢發生,對於部分老街坊而言,這地方的故事都是充滿鮮血,當地勞工以生計不斷賭上性命的「黑歷史」。創作人在《夢迴.益隆》並沒有迴避它的黑暗面,卻同時間以作為低層員工的添叔回望歷史的另一個面向:曾經它的規模之大,為當地居民提供大量職位,和整個社區聯結甚深,同時亦讓無數從中國內地移居者提供一個落地生根的空間;益隆所生產的炮竹,亦出口至海外,遠至北美的華人社群,將澳門的出產帶到世界。他將現場的添叔設定成意識受困於爆炸事件前後時空的鬼魂,善用交替出現的兩邊敘事線重塑一段段記憶碎片,同時將相關的歷史資料融入戲劇情景當中。最直接的手法可見演出初段,演員走在橋上遇到一個個舊相識的女工,她們都完全無視他的存在,自顧自重覆一些工作步驟,如閘(鍘)炮、擯炮,而他則向觀眾分享舊時於廠工們的相處片段及炮竹廠的工序細節,將演出現場那些半涸的水池、破磚屋及荒草堆背後的歷史變成有血有肉的故事。

 

  

夢迴.益隆》劇照

(由 澳門藝術節提供)

 

演出調度上,作品裡不同位置裡舞者、布偶和高蹺藝人等角色被清楚劃分成工廠裡各種人物,以其表演和視覺形象設計扣連相關人設的符號,如以高蹺馬戲比喻充滿危險性的調火藥工人;由布包拼成,能隨意組合或分開成個體的戲偶們則象徵離鄉背井,最終意外炸死的六名偷渡客。戲劇設定、角色(添叔和六個慘死者的鬼魂)之間衝突和走向亦清晰明確;筆者作為觀眾,縱然忍受著演出當晚悶熱非常的天氣,依然可被變化多樣的表演方式吸引著,留心跟隨演出發展。可是鮮明的角色設定和戲劇框架也是一把雙面刃。隨著劇情亦趨緊湊,添叔逐步回溯到悲劇發生的時間點,角色亦變得歇斯底里而激動,彷彿要將觀眾帶入當時情境。然而整場演出的劇場設計,包括現場觀眾路線和表演的距離、不同聲音、燈光效果,都不以沉浸氛圍為目標;演員一個人歇盡全力地將情緒放大,投擲開來,反而將先前較宏觀,鬆動地講述益隆炮竹廠的視覺一下子收窄成他一個人私密的情感記憶,使觀者一下子變得無所適從。縱然如此,作為外地來的觀眾,《夢迴.益隆》此環境劇場演出依然如予我一個充滿趣味的經驗,從中了解當地炮竹業曾經混雜溫暖的社區人情、讓澳門人自豪的工業成就,卻有存在不堪入目的致命悲劇的複雜歷史,見識到澳門少為人見的一個面向。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倫敦中央演講及戲劇學院文學碩士。於香港不同藝術機構及劇團,包括西九文化區表演藝術部(戲劇)、香港藝術節及神戲劇場製作或統籌演出,並於2019年與陳庭軒等人合作組成去劇場。藝術評論文章可見於三角誌、舞蹈手札等藝文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