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與樂團的「give and response」
文︰洪思行 | 上載日期︰2024年7月2日 | 文章類別︰月旦舞台

 

主辦︰香港弦樂團
演出單位︰香港弦樂團 »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
日期︰2024/06/02 8pm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音樂 »

由著名小提琴家姚珏成立的香港弦樂團,今年踏入十周年,特別提早一個月舉辦《慶祝香港回歸音樂會》,還邀請香港資深樂迷熟悉的前香港小交響樂團音樂總監、現任新加坡華樂團榮譽指揮葉聰執棒指揮。

 

音樂會曲目十分熱門,包括柴可夫斯基弦樂小夜曲、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加上極具節日氣氛的朱踐耳《節日序曲》,很適合作為慶祝音樂會的樂曲。現場就筆者觀測,連同香港電台的拍攝團隊,全場至少在不同角度放置七部攝影機,可想而之香港弦樂團非常重視這場音樂會。而場刊附貼了一個「手指燈」,開場廣播預告之後會有指示,保持神秘感。

 

雖說是弦樂團,但為演繹《節日序曲》和協奏曲,樂團擴充成完整的管弦樂團。《節日序曲》一開始很輝煌,充滿節慶氣氛,每位樂手都奏得精神爽利,大號後段的獨奏使人眼前一亮。而且他們不止擅於表現熱烈的氣氛,柔和的部分如大提琴的主題也很抒情,可說是剛柔並重的樂團。當然演出難免會有些小瑕疵,例如開頭小號的主題,其中有個音吹得有點短,聽上來不知道是真的是那麼短還是失誤。雖然音樂很熱鬧,惟樂團整體音色較暗,如能明亮些,相當信效果更佳。

 

活動照

照片由 香港弦樂團提供)

 

葉聰使用長指揮棒指揮,他的指示非常清楚,看他的手勢就知道他想要的演奏,例如向弦樂伸長雙臂揮動,就是要樂手運用長弓。就算是一些「空拍」(即沒有奏樂的休止時刻),他依然會用指揮棒打拍子。有時他的左手會架在腰間,叉著腰指揮,一副氣定神閒的模樣,指揮若定,甚有大師的風範。去到最後激動處他甚至會跳起來,樂團在他的鼓動下也卯足全力,可惜是弦樂力量較其他樂部稍有不及,但這個應是編製的問題,多於樂手能力的問題。

 

接著樂團「回復」成為弦樂團,拉奏柴可夫斯基弦樂小夜曲。葉聰一開始的動作大開大合的,指示樂手以全弓演奏,營造宏大的氣氛,同時還有細膩的力度變化。樂團展現出不俗的ensembleship,各個樂部明顯清楚整體樂曲結構,知道何時突出自己,何時「讓路」給其它樂部,此外他們的運弓一致,反映排練充足,精神面貌充滿自信,所奏出來的音樂亦是一氣呵成,使人聽得很享受。樂章完結觀眾本能地拍掌,葉聰將錯就錯,借機向大提琴和低音大提琴微微鞠躬,表示嘉許。葉聰在之後兩個慢樂章中放下指揮棒,空手指揮,動作變得柔和,樂團的聲音隨之變得溫柔,很能牽動觀眾情緒,團員非常專注,不論是撥弦(pizzicato)、還是漸慢的幅度都十分整齊。

 

活動照

(照片由 香港弦樂團提供)

 

但最令筆者最印象深刻的,是葉聰與樂團的互動,一方面他給予的指示非常清晰,另一方面樂團即時給予相應的反應,把指揮心目中的聲音表現出來,這種「give and response」正正是「make music together」的樂趣。更難得的是樂曲奏畢後,葉聰鼓動觀眾拍掌並指向樂團,把掌聲「送給」樂手,真是非常窩心的舉動,也顯得他的大器量和親和力。

 

下半場姚珏出場,與樂團合奏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有趣的是她在獨奏樂段開始前,已經開始跟第一小提琴一同拉奏,本以為她是想藉機熱身,但在重複樂段她再次在同一地方提早拉奏,或者已經成為她的演奏習慣。姚珏明顯地很小心控制音色,特別是高把位演奏的時候。的而且確她的小提琴音色份外清脆,不愧是1713年Stradivarius名琴「Lady Ley」(據說這是她一擲千金購買,而非從一些基金會或收藏家借來)。她的演繹不算很戲劇化,例如沒刻意突出一些高低音的對比。第二樂章拉奏顫音(trill)出現小失誤,之後的樂句都有小瑕疵,聽得出霎時間未能「回神」,要一些時間來調節。

 

活動照

(照片由 香港弦樂團提供)

 

壓軸環節是所謂的「千人大合奏」,由樂團與學員超過一百人拉奏〈東方之珠〉,此時觀眾可亮起附在場刊的手指燈,構成美麗的畫面。坦白說,那首〈東方之珠〉的改編版本並非筆者所好,不過這次演出明顯象徵意義比演繹更為重要。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樂評人,香港藝術發展獎2017藝術新秀獎(藝術評論)得主,香港藝術發展局審批員(音樂),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專業會員。編有《香港古典音樂年鑑》(2014及2015)。香港無伴奏音樂組合Zense  A Cappella成員。